第四百七十六章 蕩平塞北你也配?

張昭覺察到了石重貴的虛弱,耶律德光也已經摸清了晉軍的弱點。

甚至是馮道、和凝這種老狐狸,也都明白,這個數次擊敗遼國,打的契丹皇帝騎橐駝逃跑,貌似強盛的中原王朝,已經有了非常致命的問題。

但恰恰對於這個國家的掌握著石重貴來說,但並沒有看清這份危險,反而石重貴還有點沾沾自喜。

因為身邊的內侍、宮人,外朝的馮玉、殷鵬等人,都在對石重貴歌功頌德。

唯一知道真實情況,又有可能對石重貴勸諫的三人。

景延廣陷入了自暴自棄,而且也失去了石重貴的信任。

桑維翰則被石重貴自己罷黜。

剩下的馮道,呵呵!你以為他是怎麽得到不倒翁這個稱呼的?

那就是馮道此人,非常善於在賢臣名相和諂媚奸佞間,自由的,毫無心理負擔的切換。

君上聖明,他就是賢臣,君上昏聵,他就可以馬上變成佞臣。

在石敬瑭手下,馮道還敢出來獻言獻策。

但到了石重貴這,馮道開始還進些諂媚之語討好石重貴,現在一看有危險,就開始了與和凝一起,做起了泥塑的菩薩。

所以石重貴,他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不是真實的。

張昭感嘆他怎麽敢在陽城白團衛村大勝後苛待士卒,石重貴卻覺得,陽城一戰,他石重貴威名響徹寰宇。

不但打的耶律德光倉皇逃跑,還一改前朝風氣,將士得勝歸來,懾於他的威名,終於不在動輒勒索財貨了。

石重貴壓根就不知道,他用幾萬貫就把驕兵悍將們給打發了,一是他運氣好。

安審琦、符彥卿、高行周、皇甫遇等,在整個五代來說,絕對算得上的既有能力,有相對有品行的將帥。

二是陽城白團衛村一戰,晉軍所獲,確實太豐厚了,因此哪怕石重貴沒賞賜多少東西,但士卒們,仍然能暫時忍下去。

但石重貴在左右的吹噓之中,把將帥的忠忱和士卒的忍耐,當成了是他威名所致,馭下有方。

真不知道這份自信從何而來?

七月,遼國範陽節度使,燕王趙延壽和瀛州刺史劉延祚先後來信。

他們上書石重貴,言辭幾近哀求,稱在遼國,被契丹人淩迫,麾下官將軍士都有南歸之意。

只要晉廷本出動大兵北上,他們必然倒戈相迎。

特別是趙延壽,他在信中,狂吹晉軍的戰鬥力,稱北虜聞晉兵至,則大恐,邊境一日三驚。

他甚至把石重貴比喻為武功極盛,替父祖乃至曾祖報被匈奴羞辱之仇的漢世宗武皇帝。

石重貴一貫喜歡聽豪言壯語,絲毫沒覺得趙延壽是在別有用心的故意吹捧他,不但喜滋滋的照單全收,還點燃他心中的豪情。

可是石重貴與漢武帝之間最大的共同點,恐怕就是大家都是男人吧。

七月底,被趙延壽和劉延祚倒戈來降,弄得豪氣頓生的石重貴,專門召見了杜重威。

提出要繼續任命杜瘟侯為北面行營招討使,還命馮玉、和凝、馮道、李崧等人操辦大軍北征事宜。

這一道命令,直接就把眾人給整麻了,連續大災和大戰,國家還能運轉就算不錯了,哪還有錢糧供給大軍北征?

不過馮玉知道石重貴決心已下,為了迎合石重貴,也是為了不讓石重貴知道實情繼續攬權,馮玉大包大攬,表示一定快速湊齊糧草。

和凝、馮道、李崧三個泥菩薩,照樣明哲保身,不出來勸諫。

這讓石重貴還以為國庫用度還充足,於是轉身就對杜重威一番豪言壯語。

“今朝廷之兵,威震南北,北虜聞之破膽,當先取瀛莫,安定關南,次復幽燕,蕩平塞北!

姑父自先帝晉陽舉兵之日起,就為朝廷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今次若能再滅契丹,當為燕王,鎮守河北。”

誰也沒想到,石重貴竟然如此狂妄,這下,把杜重威這樣沒臉沒皮的都給弄懵了。

看起來石重貴不單是要接趙延壽和劉延祚南下,還要收復幽燕之地,進而蕩平塞北。

特別是蕩平塞北這個指標,別說石重貴,就是他們這些代北武勛富貴的奠基者,莊宗李存勖也沒做到啊。

就連歷朝歷代大一統的帝王中,能做到蕩平塞北的,也屈指可數。

繼而,杜重威只覺得心裏一陣陣發憷,他有幾斤幾兩,自己還是知道的,這哪是要他去北上立功,這是要他的命啊!

石重貴以為是信任,杜重威卻認為是在催命。

而且他還沒有辦法拒絕,因為最開始和趙延壽聯絡,是他發起的,後續也是他跟進的。

契丹瀛州刺史劉延祚有意南歸,也是杜重威先報告給後晉朝廷,認為機不可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