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又是侄女?(第3/4頁)

因為這可不是後世那種徒步旅行或者春遊,這是逃命。

不需要美味的奶油面包方便面,也不需要可樂,更不需要各種各樣的零食。

大量的災民,只需要一塊混合了野菜,吃下去都喇嗓子的秫餅(高粱),就能走出十幾二十裏遠。

在生存的壓力面前,這些災民,迸發出了極為頑強的意志力。

張昭就站在大震關下,看著遠處延綿不絕,如同螞蟻一般朝河西來的災民,心裏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

遠來的災民們,往往幾十人成一堆,前後間隔的距離,也還是比較遠的,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這一路可不太平,張昭雖然也在沿途設置了施舍粥飯的點,但大部分的關中地方官,收了張昭的錢糧,但實際上並未施粥。

有些施粥的,也幾乎都是下了幾把粟米,再加上胡亂添加的野菜,湯水稀的能照見人影,就算是完事。

所以這些災民就倒黴了,最遠的從華州到達秦州的,前後接近八百裏路,一路吃光了樹皮、草根,掙紮著才走了這麽遠。

張昭於是親自到達了秦州與鳳翔府的交界處,在大震關下熬了濃稠的粟米粥,烙了些面餅,想盡力保住這些原來災民的命。

而就在大震關所在的秦原縣,任秦原縣令兼大震關鎮遏使的薛守禮,倒是沒張昭這麽感慨,因為他們薛家昔年,也跟這差不多。

所以對於眼前的慘狀,一點也不覺得震撼,只有些同情。

此時他手裏拿著一本冊子,邊記錄邊對張昭說道。

“天王,這是從災民處來的統計結果,自華州到此,天王一共出了四萬五千石糧食,預計沿途設施粥處一百三十有七。

但實際設立的只有四十一處,其中粥飯不是清湯水,有人維持秩序的,僅僅三處。

勉強能吃到些許米糧的有九處,其余二十九處,基本只能當水喝。”

整個關中的武將文官們可能還不知道,他們心中的大傻子張天王,在這個大災之年,還把糧米送到他們手中的憨貨,根本就沒想他們能承擔多少救災責任。

實際上,張昭是在用這五萬五千石糧食,對整個關中的兵將官吏做一個摸底。

大災之年,糧食是最為珍貴的,正因為珍貴,不但可以探測人心,還能看出當地官員的能力。

比如做得好的那三處,就不單是官員有良心,還得是有能力,不然他根本壓服不了下面的貪婪之輩,把糧食真正用來救災。

像是華州鎮國軍節度使趙瑩,他作為一個翰林學士,還是能行的,但肯定做不了方面主官,因為他壓不服下面的人,也沒有一個作為主官足夠的手段。

“把這三處施粥做得好的官員名字記下來,連吏員都記到黃冊中,以後取了關中,當重用他們。

九處勉強可以的,也登記在內,值此亂世,還能做到如此的,都是人才。

剩下二十九處用紅冊記下來,考核後或可重用。

其余人等,收了我大涼糧食,還不幹事,著錦衣使者暗中查訪,凡有劣跡的,有一個算一個,按國法嚴懲!”

我大涼國,現在也是有國法的了,範質當年來河西時,建立了一個簡易版本。

等這次到了涼州,範質更是帶著屬下官吏走遍涼國大部分州縣,再依據當年大唐律法,制定了《大涼刑名統律》。

張天王要辦誰,現在可是依法行事的。

又吩咐了幾句話,遠處一個身穿粗布未飾釵釧女子,搖著小碎步就過來了。

少女十六七歲的年紀,雖然打扮的很是樸素,但可以看得出來,是精心收拾過的。

小蠻腰、櫻桃小口,鼻梁挺翹,相貌少了幾分柔美,但多了幾分北國佳麗的英姿,別有一番風味。

人未到,聲已至,自帶幾分桃花粉的嘴唇微張。

“叔父可是口渴?奴奴這裏有些酒漿,都是按照叔父說的方法釀造的,酸酸甜甜,甚是解渴。”

說著,少女從身後婢女手中接過酒壺,給張昭倒上了滿滿的一碗,舉著就遞了過來。

張昭還沒伸手接,身邊的張烈成一看,立刻就要閃人。

“大哥哥為何要走?奴也給你帶了一碗呢。”

這大哥哥,可不是後世那種甜的膩人的稱呼,而是正常的稱呼。

因為張烈成在張昭五個義子中,排行是老大。

而這個北國少女耶律阿不裏常以形同義女的侄女自居,自然就要叫張烈成一聲大哥哥。

不過,張烈成可是清楚的知道,這小妮子就是裝出來的溫柔,本人脾性潑辣的很。

加上她是張昭認證的玉女寶,國內那幫僧人也挺寵她,最是調皮搗蛋了。

而且這小妮子還有個心願,那就是一直想嫁給‘叔叔’張天王,經常扯著讓張烈成給她出個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