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墨家、府兵制與四時纂要(第3/4頁)

呃!其實在這個時代來說,會占蔔、擇吉和鑲鎮災厄,恐怕比才學還更受人尊敬。

也正是有了這份受人尊敬的威望,韓鄂得以在遇仙鎮推廣了他的果樹嫁接之術,茶麻、黍糜、苜蓿和麥套種之術。

整個遇仙鎮,農田畝產比周圍高出兩成到三成,這才是他們能抵抗住這場大災的本錢。

韓鄂此時正在煮茶,自從張昭帶來了炒茶、制茶的新工藝以後,以前這種蔥姜陳皮羊油一起加的茶湯,就不怎們流行了。

文士們喜歡清茶,武夫們喜歡鹹的或者甜的用酥油調制的奶茶。

韓鄂有時候也喝,但從內心,他還是喜歡喝了幾十年的茶湯,他喜歡這種復雜的香料和葷油以及陳皮等果香的混合味道。

深深吸了一口這股他喜歡的香味,韓鄂斟酌著字眼,開始小心翼翼的在一張黃紙上寫字。

他在編撰一本書,一本他收集整理以及本人對農學心得的著作。

自北魏高陽太守賈思勰著成農學巨著《齊民要術》以來,凡四百年間,再也沒有同樣的著作問世。

韓鄂隱隱覺得,他總結出來的這些種植、釀造、嫁接、藥物栽培,菌子栽培和從藕、蓮、芡、荸薺等物中取(澱)粉等術,應該是很有用的。

想到這,韓鄂又趕緊換了一張紙開始寫寫畫畫。

因為他最近發現用麥麩可以釀制麩豉,雖然不好吃,但價廉,且可節約糧食,是亂世最能填報肚子的東西。

他還發現,在制醬的時候,如果把麥豆合並一起制成幹醬醅,再把鹹豆豉的汁液經過發酵、煎熬後,可以不用肉,就能得到一種近似肉醬的醬汁,異常鮮美。

如果張昭在這的話,就可以知道韓鄂摸索出來的這種醬汁,就是後世常見的調味料-醬油。

雖然韓鄂摸索出來的這種醬汁渾濁不堪,而且還經常含有大量的豆豉殘余,但它確實就是醬油。

不用肉釀造出醬油,可是一項極為節約成本的大事。

韓鄂越寫越興奮,他在屋內走來走去,準備把自己的這本農書命名為《四時纂要》。

他當然會興奮,中國人嘛,有著作傳於後世,可是一件無上光榮的事情。

不過,韓鄂沒寫多少,屋外就傳來了吵鬧和哭喊聲。

在這種大災之年,警惕性極高的韓鄂,立刻就丟下筆,趕緊跑出門去。

遇仙鎮雖然是一個小鎮,但是卻有城墻,雖然它只能被稱為土墻,只有一米多高,但任然能起到阻擋野獸,甚至是防禦盜賊的作用。

在韓鄂到之前,韓家以及遇仙鎮其他家的丁壯,已經上到了土墻上。

鐵槍沒有,但精心削尖的木槍人手一根,真正的戰弓只有幾張,但獵弓可不少。

而且戰弓掌握在幾個善射的丁壯手中,相當有威懾力。

哭喊聲,是由一群看起來衣衫襤褸的災民發出的,他們大約有數百人,行動一點都不快,很多人看起來就像是馬上要栽倒了一樣。

數百人,就這麽死氣沉沉,帶著幾分行將就木的感覺往遇仙鎮而來,仿佛他們並不是人,只是一團團向這漂浮來的黑雲而已。

遇仙鎮的丁壯,倒是一點都沒慌張,因為在這之前,他們已經趕跑過三撥前來討食的災民了。

“四郎,讓人準備五十張餅,熱水也燒點來。五郎你喊兩嗓子,把裏面管事的喊出來。”韓鄂處理的有條不紊,顯得很有經驗。

流民也自有生存之道,他們一般會選定一個方向前進,然後吃光路上一切能吃的東西,當然會包括別人家中的糧食。

然後被吃光的糧食的人家,又會成為新流民大軍的一員。

他們會繼續走,如同蝗蟲一般,隊伍越裹越大,實在沒有吃的時候,易子相食就成了常態。

最後的結局,要麽是大家找到了有吃穿地方,躲過了災荒。

要麽是有官府賑濟,勉強活得一條命。

要麽就是在淘汰掉老弱後,變成亂民,然後被剿滅。

一般來說,第三種可能是常態。

不過,對於幾百人的災民來說,遇仙鎮這樣有上百丁壯,還有土墻的鎮子,不會那麽能啃的動的。

當然鎮子裏的人也不會想和他們死磕,多少給點吃食,既讓他們有動力走到下一處去,也至於讓他們吃飽了有力氣來四處禍害就行。

而哪怕是這樣的災民團夥中,也還是有領頭人的。

韓鄂出的這五十張用少量豆麥和粟米夾雜著大量野菜的餅,是給災民的。

但裏面領頭的,就不能用野菜餅招呼,必須要上正規的面餅,說不好還得來點酒肉。

“下面是哪位大郎說事?遇仙鎮韓家有禮了,請出來說話。”

心裏不爽的韓五郎扯著嗓子喊了起來,這雖然是野菜餅,但也是餅,特別是在這個饑荒歲月,被人拿走一個,他都心疼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