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誰是真人主(第2/3頁)

結果出使契丹的使者剛剛出發,契丹的使者就到了東京。

此時四十八歲的石敬瑭連續旅途勞頓,身體感染風寒,已經很差了,但聽到契丹使者來,還是拖著病體招契丹使者入見。

雖然契丹使者的神色有些怪怪的,石敬瑭也沒注意,反而因為此次來使頗為恭敬,心裏還高興了一下,以前契丹來使,可是頤指氣使,蠻橫無禮的。

不過這份高興很快就結束了。

“痛殺我也!”

耶律德光親筆所寫的詔令沒有看完,石敬瑭直接在大寧宮承天殿上慘叫一聲,直接從禦座上跌落了下來。

樞密學士和凝,宰相馮道,樞密使趙瑩等人大驚失色,趕緊過去把石敬瑭扶了起來。

眼尖的馮道,悄悄瞅了一眼契丹詔書的內容。

內容很簡單,只是通報了一件事‘而已’。

五月十五,上與韓王盟誓於鴛鴦泊,約為兄弟。

韓王尊應天太後為世母皇太後,貢以絹布、茶糖等。

應天太後賜韓王金珠寶玉及契丹親王袍服,呼之為兒,令與上各守東西無所犯,歲使人朝貢可也。

馮道愣住了,看著嘴角溢出鮮血,身體還在輕微抽動的石敬瑭,他嘴巴裏雖然在哭嚎著大喊傳醫士,但心裏卻一直鬧不明白。

河西張昭,就算是全有河西隴右,又打下了定難軍,對比起契丹來說,也不過是個有兩三萬人馬的軍頭。

為什麽耶律德光以契丹大國皇帝之尊,會與張昭這種人,約為兄弟?

不單是馮道不理解,慕容信長和李存惠也不理解。

明明他們河西歸義軍實力只有契丹人的兩成都不到,為什麽耶律德光會願意跟張昭約為兄弟。

張昭哈哈一笑,看著身邊比他落後半個馬頭的吳巒。

“吳判官世居雲州,定然比我這兩兒郎更了解契丹人,你說耶律德光為什麽會與某約為兄弟,而不是與其他人?”

吳巒也是爽朗一笑,愁了八個多月,每天都在擔心契丹破城和被人殺死賣城中度過。

現在大同軍四千人並家屬一萬四千,加上願意跟著他們走的雲州百姓九千多人,全部將被張昭安排到夏州。

他吳巒得到了夏州刺史官職,大同軍兵馬指揮邵敬之,得到了歸義軍大同鎮副總兵的官職。

其余官兵都得到了升遷或者賞賜,民眾也有賜田賜宅,是以心情十分舒暢。

“回稟大王,依某看來,除了大王雄姿英發,使那耶律德光覺得類己以外,當是源於大王麾下數萬鐵騎。

這契丹人雖然是漁獵之民,但興盛之後,又吸納了大量草原之民的習俗。

北地寬廣,縱深極大,相對漢地城堡無數更顯空曠,是以更適合騎兵作戰。

如今中原,無論是那兒皇帝還是諸鎮節度,亦或是南邊孟蜀、馬楚、南唐,都以步軍為主。

若與契丹戰,勝則無法追擊斬殺,敗則往往全軍不保。

是以契丹雖然攻不下堅城,也很難擊潰朝廷之軍,但卻不害怕他們。

因為是戰是走,全在契丹人的選擇,河北雖然也有騎兵,但比起契丹人不論是騎術還是人數,都沒有絲毫優勢,無法改變這種態勢。

反觀大王,雖只有三五萬之眾,但河西特產良馬,比之契丹還要高大健壯。

河西、隴右風氣重騎射,西涼鐵騎天下知名,甚至河西步兵也可上馬作戰。

歸義軍來去如風,與契丹人相仿,若是與大王交惡,契丹人就要時刻擔心被突襲,耶律德光更怕大王成為朝廷肱骨。

若是中原出得一二聖君,以朝廷禁軍為重甲步軍,以河西大馬為騎兵。

一路出河北而上幽州,一路出朔州、代州北上雲州,再以河西大馬東出振武軍、天德軍。

就契丹人這傾國也不過就二十萬兵的規模,哪經得住打殺,就是昔年之匈奴、突厥也不行!

所以契丹國主,寧願自降身價,也要穩住大王。

沒了大王的河西、朔方鐵騎支援,不出個前朝太宗文皇帝那樣的千古一帝,或者幾個衛霍那樣的絕代神將,僅憑中原要想北逐已有燕雲的契丹人,難!”

“哈哈哈!”張昭笑得更開心了。

“吳判官果然目光長遠,耶律德光能認我這河西小王為弟,就是怕我被朝廷拉攏過去。

若是朝廷身懷大義,能收河西隴右勇士之心,區區契丹,何愁不平?

可惜他們,要麽利欲熏心,要麽蠅營狗苟,要麽卑躬屈膝,沒有一個是真人主!”

張昭知道自己分析的沒錯,歷史上哪怕是北宋時期北伐,若有涼州大馬、朔方精騎數萬協助。

趙二哥就是再拉胯,那也能把蕭綽打的跪地求饒。

吳巒突然在馬上愣住了,他定定的看著張昭,一個不可遏止的念頭瘋狂湧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