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該怎麽忽悠耶律德光(第2/3頁)

這曹元德是曹議金的長子,張氏歸義軍則早就失去權力幾十年了。

按照一般的理解,張昭應該是跟曹家,發生極為嚴重沖突的,只是被隱瞞了下來。

只是他們做夢也不會想到,曹議金是個渴望回歸故國,狐死首丘的最後一代真正歸義軍。

也不會想到,張昭用極大的承受力和耐心,與把他父親推翻的老一代歸義軍和解。

並且用遠走涼州的方式,避免了一場內部的血腥鬥爭。

所以,如果此時曹延敬能到耶律德光面前,哭訴曹家被張昭欺壓,請求契丹用追封曹元德的方式,來為他們撐腰,耶律德光一定會上當的。

只要耶律德光認定歸義軍內部不穩,曹家還有實力,他可以通過扶持曹家來制衡張昭後,就會戒心大減。

張昭將曹延敬拉了起來,眼中含淚的看著他。

“大郎,如今我等已全有河西、隴右和朔方,但問題也隨之而來,中原天子不可能看著我們做大。

此刻,我等北、東有強大的契丹,南有朝廷,如果兩方都發大兵而來,勢必無法應對。

若要守住這片基業,使我等太保公後裔永享此地富貴,當要先安撫住鐵騎十萬的契丹人。”

曹延敬雖然不明白張昭為什麽要跟他說這些,但還是贊同的點了點頭。

張義潮子孫凋零,嫡系血脈就剩下了張昭一人,外孫系的,也就是曹、李、索三家。

曹延敬的祖母是張義潮的外孫女索氏,索氏生了曹元德和曹元深,所以曹議金的這兩長子,其實是張昭的表兄。

這也是張昭只能娶曹十九娘和曹三娘子的原因,因為她們的父親曹元忠不是索氏生的,不至於讓張昭娶有血緣關系的侄女為妻。

所以關系上,曹延敬既是張昭的表侄子,又是張昭的大舅哥。

曹家與張家深度綁定,有很深的共同利益,也是曹延敬願意出來為張昭做事的直接原因。

“某,想要敢請大郎為我歸義軍的壯大,忍痛放棄回敦煌奔喪。

因為某需要你去雲州城外拜見耶律德光,去騙一騙這位契丹國主。

你去後,可先為元德表兄向契丹國求追封,再暗示契丹上下,就說我張昭欺壓曹家,曹家只有沙州、肅州兩地,無力反抗,求大契丹皇帝為曹家撐腰。”

中國歷來重孝,更重亡者的身後事,阻止至親回家奔喪,別說在唐末五代,在後世共和國,都是極為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所以張昭必須要向曹延敬解釋清楚。

曹延敬愣愣的看了張昭一會,不能及時回去奔喪,還可以咬牙一忍,他是想到了別的方面,遂有些苦澀的對張昭說道。

“大王,耶律德光可是一代英主,若是要讓契丹上下相信曹家與張家並不和睦,勢必最少要做到半真半假。

某冒死稟告大王,曹家並不是人人甘心失去權柄,那些當年曾逼迫白衣天子退位的老人,也並不是人人都不擔心大王秋後算賬的。

若是某應了大王的教令,日後敦煌鬧出了事端,不好收場該怎麽辦?

咱們都是打折骨頭連著筋的親人啊!”

張昭知道曹延敬說的是誰,他的二叔,張昭的二表哥,曹議金的次子,歷史上第三代曹氏歸義軍節度使曹元深。

若說在敦煌,誰對張昭最不滿,必然就是曹元深了。

曹元德都還要好一點,身體不行導致他認命了。

但曹元深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還貪戀財物和權力,一直耿耿於懷。

張昭奪權之後,曹元德和曹元深一系,肯定是要被壓制的。

曹元深也不像曹元德那樣兒子眾多,可以出來做事彌補損失,特別曹延明還是張昭起家的心腹肱骨。

曹元深只有一個兒子,還身體不太好,人也老實,最心愛的女兒還被張昭嫁給了他看不起的陰鷂子。

是以他常年在敦煌口出怨懟之言,若不是張昭大度,早就死八百回了。

這張昭要曹延敬去契丹給曹元德討封,看不清形勢又早已不滿的曹元深,搞不好就要借機弄出大事件來。

張昭贊賞了看了曹延敬一眼,反而更加欣賞他了。

若是曹延敬不管這二叔曹元深,按照張昭的命令來。

先可以立下忽悠契丹人的大功,然後再來個大義滅親檢舉曹元深,那還不是高官厚祿可勁來?

但他現在願意冒著風險來跟張昭分說這些,可見也還是個有情有義,能認清大局的人才。

想到這,張昭拉著曹延敬的手說道:“大郎但請放心,這裏都不是外人,某可以保證!

不管是誰,只要不鬧出濫殺無辜,引契丹兵馬入城的事情,某就只問首惡,不管其他。

就算是首惡,遷到涼州永壽宮圈禁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