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功名但從馬上取(第2/3頁)

村子四野,滿是金黃色馬上就要收割的春小麥和粟米,一片祥和富足的景象。

村頭,一個穿著白色麻布短衣的老者正在喝粥,他一看見背插紅旗的傳令兵來了,立刻就從腰間取下了一直隨著帶著的小銅鑼,然後翻身上馬,邊跑邊開始敲。

“大王點兵咯!各家各戶的鎮軍,立刻到村頭集合,團結弓手和義從驍騎也趕緊來喲!”

隨著銅鑼的哐哐聲,還有老者的吼叫,這個三四十戶人聚居的村落,頓時就喧鬧了起來。

不斷有背弓持槍的男人,如同蜜蜂般從矮小的房子裏跑了出來。

“入你娘的!還不趕緊著甲,三通鼓不到,傳令官打斷你的腿!”

村子正中一戶人家中,已經基本穿好了紮甲的中年漢子,對著一個還在急忙套上皮甲的年輕人就是一通怒罵。

中年漢子的老妻趕忙跑上去幫助兒子著甲,按軍律,鎮軍就算回鄉,只要在家中,聽到三通鼓(銅鑼)不能著甲集合的,一律十軍棍。

村東頭,幾個巨大的石磨旁,五個鎮軍和二十來個團結弓手以及七個騎著馬的義從驍騎,都在三通鼓中趕到了。

按照此時歸義軍的制度,五個軍鎮加上憾山都,除了按規矩輪流番衛涼州以及駐紮在各州城中的以外,都實行一留二去制度。

即一個營一千人中,只有一個都常住軍營訓練,其余兩個都放假歸鄉,由鄉老督促訓練,一個月一個輪轉。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河西隴右總共就兩百來萬人,要控制整整十八個州加上新設的仲州一共十九個州。

平日裏能保證一萬人左右的常備軍,就比較吃力了,剩余的一萬多人,必須放回去,用這種輪流放假的辦法保證戰鬥力。

而團結弓手和義從驍騎,就是基層的民兵,他們平日也要旬日一小操,一月一大操,農閑時候,還要以縣為單位組織聯合操演。

至於為什麽有的是弓手?有的是騎兵?這不是按照民族來劃分的,而是馬兒在此時,也是一個家庭非常重要的財產。

有馬的才能是騎兵,窮的家裏沒有馬的,就只能變成團結弓手。

章家大郎一出現,村頭的團結弓手和義從驍騎就趕緊給他讓開了一條路。

無他,因為章家大郎不但是鎮軍,還是鎮軍中有鐵紮甲的火副。

在歸義軍中,棉甲基本上是屬於公中的,只有少數,比如慶州黨項李延禮這樣的人物和大功臣,才能偶爾得到棉甲的賞賜。

其余都是集結完畢要上戰場了,才會分發下來。

紮甲由於調節大小比較麻煩,所以賜下去,或者讓士兵以戰功換取的還是有一些。

畢竟各人身材有差別,並不是你領到一領紮甲就能剛好合適的。

不過以歸義軍目前僅僅三千多套紮甲的存有量,雖然能得到紮甲賜下的在軍中不少,但分散到每個地方,那就少了。

一套紮甲,那就是權力與武力的象征,回到村中,那就是遠近聞名的大名人。

是誰家吃席,必定要先入席,還要坐上首,村中有什麽事情,鄉老裏長也要來請去商量的人物。

就連縣城來的兩個傳令官,看著了章家大郎身上的紅繩鐵紮甲,也得趕緊拱手施禮。

“這位哥兒有禮了,咱是民勤縣少府郎君差遣下來的,到這下白馬村傳大王教令。”

少府是縣尉的雅稱,下白馬村屬民勤縣管轄,因此下白馬村的團結弓手和義從驍騎,都屬於民勤縣縣尉管理。

但縣尉可管不到章家大郎這樣的鎮軍精銳小軍官,因此他和六個鎮軍聽到縣尉差遣,那也就是點點頭,略表尊敬而已。

不過等聽到大王教令是個字以後,六人整齊劃一的立刻拱手,隨後向著涼州城的方向,轟然半跪。

“大王教令:今有夏州定難軍,騙取我精鐵千斤,又殺害我專使一人,甚是猖獗,殊為可很!

茲命各鎮點起兵馬,得令者,三日內必須匯集涼州,失期者,軍法從事!”

“好猖狂的賊子,竟敢奪我精鐵千斤,某等立刻奉命回營!”

聽完傳令兵的話,章家大郎等人立刻就炸了,嗷嗷叫著要去讓定難軍的黨項人好看。

這也是張昭要制造事端,然後再點起兵馬的原因。

因為這些鎮軍在鄉間,好好的養著娃娃,抱著婆姨,馬上就要秋收了,誰耐煩出去拼命?

不給他們個理由,讓他們覺得該打,就隨意抽調起來,恐怕除了最精銳的士兵外,其他人敢在戰場上給你打醬油。

打仗,那也得先講個誰對誰錯,挑起火氣和同仇敵愾之心。

“章家哥兒,除了鎮軍全部要集合以外,大王還要求帶些團結弓手和義從驍騎去,縣尉知道哥兒在村裏頗有威望,是以請幫忙挑個三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