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鳳閣二十五忠(第2/2頁)

馬殺才為武威鎮總兵、會州刺史,統轄兩個營,面對靈武節度使所在的朔方。

馬鷂子為武威鎮副總兵、河州刺史,統轄兩個營在河州鎮守。

閻晉為隴右道副使、歸義軍副使、雄武鎮總兵、秦州刺史,負責鎮守秦州。

這是張昭之下的軍中第二人,一邊防備鳳翔的秦王李從曮,一邊防備後蜀。

氾全為瀚海鎮副總兵,第二營指揮使,鄯、廓二州刺史,鎮守這兩個高寒地區的州,並防備吐蕃哪個部落突然發瘋。

張昭的五鎮二十二營中,以上十一個營分鎮地方,這差不多就是一萬一千人左右。

剩下的十一個營則是張昭的常備中央武力。

由白從信為鷹揚鎮總兵,轄三個營。

爾朱景為玉成鎮副總兵,統帥其余兩個營的玉成鎮。

山豬兒羅善德為瀚海鎮副總兵兼第一營指揮使。

羅玉兒為瀚海鎮第二營指揮使。

崔虎心為瀚海鎮第三營指揮使。

趙存義為玉成鎮副總兵,第二營指揮使。

郭廣成為玉成鎮第三營指揮使。

黃羊兒黃英達為鷹揚鎮營指揮使。

憾山都中。

慕容信長為馬軍左都虞侯,統轄兩千精騎。

剛認張昭為義父的李存惠為馬軍右都虞侯,統轄一千五百精騎。

李若泰為鐵馬將都虞侯,統轄六百具裝甲騎。

折逋嘉施為遊奕將都虞侯,統轄一千擔任探查、遮蔽任務的遊奕弓騎兵,溫崇樂、嶽騷奴等都在其中為指揮。

虎刺勒為回鶻義從左都虞侯,統轄從居延海及以北大漠中收攬的回鶻、達旦、阻蔔等弓騎兵。

沈念般為回鶻義從右都虞侯,控制從甘州回鶻中抽出來的回鶻輕騎兵。

這兩個回鶻義從雖然在憾山都的編制中,但實際上是屬於少甲甚至無甲的炮灰輕騎兵。

憾山都步軍方面的兩千余人,由張昭親自統帥。

全員裝備棉甲、一石強弓、神臂弓、陌刀,是精銳中的精銳,是張昭起家的班底。

蠻熊、頓珠、瓊熱多金、王通信、氾順、魯三郎等悍將皆在其中。

至此,張昭的武力班底也建設完畢,五鎮二十二營共兩萬兩千人,其中一萬一千人一般駐守地方,只有大戰的時候才會征發。

其余一萬一千人加上憾山都九千余人,這兩萬出頭的軍隊,就是張昭能隨時抽調的機動兵力。

他們披甲率達到七成以上,再加上改名為神機營的駱駝旋風炮軍和分金都的爆破兵,共有三萬二千大軍。

同時民間的準軍事機構也不會落下,如果遇到大戰,在極端情況下,還可以征召鄉間的團結步兵和各部驍騎,加上民夫,傾巢而出的話,可以湊齊大約八萬人左右的規模。

但以河西隴右的經濟實力和生產力,出兵到這個份上,打贏了也是慘勝,打輸了就得滅‘國’。

甚至多出動幾次,無論輸贏都會極大影響生產和生活。

封賞完畢,張昭命人繪了曹元忠、慕容歸盈、羅通達、閻晉、白從信、郭天策、氾全、氾順、劉再升、陰鷂子、馬鷂子、馬殺才、羅善德、頓珠、蠻熊、王通信、瓊熱多金、曹延明、爾朱景、慕容信長、李存惠、沈念般、崔虎心、折逋嘉施、杜論赤心畫像,稱為河西隴右歸國二十五忠臣像。

並讓人在莫高窟單獨開了一處佛窟,壁畫就以張昭率二十五忠臣復河西為故事。

與他曾祖張太保的河西節度使張義潮統軍出行圖一樣,封存於莫高窟內。

壁畫上,張昭身穿金甲,手持長槊,胯下赤兔馬,迎著朝陽做領軍沖殺之勢。

左有英武非凡白袍小將槍出如龍,右有黑甲驍騎雙手鷹揚,正在射出連珠箭。

身後頓珠、蠻熊、王通信、瓊熱多金四員熊虎之將,輕易擊潰了左右圍過來的敵人。

二十五人,個個表情生動,狀若天神。

遠處,淒慘的敵軍,正在丟盔卸甲,狼狽而逃。

因為這是在金山宮棲鳳閣所繪,所以也被稱為鳳閣二十五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