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2/5頁)

雖說酈慧心是她的經紀人,但酈慧心一般都在進組時送她,中途探班幾次。

沒有工作幾乎是不管她的。

叢琦沒見過別的經紀人怎麽帶藝人,便也不覺得被怠慢。

恰好,她不打算搞太多交際應酬,兩人這種僅限於工作對接,經紀人不過多插手藝人生活的相處模式反而令她感到舒服。

“喝口水,腦子很亂吧?”

“有一點。”

“琦琦,今天你演的時候沒入戲,為什麽啊?”

酈慧心來很久了。

正好看了整個過程。

她方才皺著眉思考了很久叢琦的問題在哪裏。

沒想明白。

但這不像叢琦的水平啊。

叢琦喝水,注意力還在田遊身上,看著田遊收放自如的表演,方言台詞的自然自信。

忽然間——

她睜大眼,又蹙眉片刻,恍然大悟。

沉悶郁郁的小臉再次有了笑容。

“我懂問題在哪了。”

酈慧心愕然。

這麽快就悟了?

你是真悟了還是假悟了?

就見叢琦眼眸晶亮,自信道:“用普通話對戲時,我知道自己在角色裏,所以就會摒棄掉自己的習慣,把行為模式和小動作都調整為適合角色的,因為呈現給觀眾的不是我自己,所以我反而很自然。”

“……嗯,然後呢?”

酈慧心還是雲裏霧裏。

“但是,用方言對戲後,我就覺得我不是陳慧慧,而是叢琦本人。我一想到‘自己’被搬到電視上,會被觀眾用放大鏡一樣審判,就開始去糾結那些語氣那些動作到底是陳慧慧的,還是我自己的,會不會那樣做不合適。”

這一糾結,就出現了自個兒都無法直視的做作感,別扭感。

酈慧心大概聽明白了。

對很多演員來說的“舒適區”變成了叢琦的“挑戰區”。

有的演員是演什麽都是演自己。

到叢琦身上,就變成她刻意將真實的自己和劇裏角色分割得徹徹底底。

可有些角色,本身就不可能做到界線分明,是一定會帶著本人的某些特質的。

該怎麽疏導她呢?

酈慧心想了想,問:

“琦琦,你覺得自己的性格好還是不好?”

酈慧心眼波轉了一圈,換了個坐姿,上半身傾向叢琦。

叢琦捧著水杯,注視著杯子裏浮動輕晃的菊花。

很自信的回道:“應該算好的,從小到大喜歡我的比不喜歡的多太多了。”

這證明她優點多過缺點,絕對是討喜的。

酈慧心眸子帶笑。

點頭認可道:“對呀,你堅信大家會喜歡真實的你,那為什麽要去糾結那些小動作是不是太有自己特色呢?觀眾不會知道那是你的習慣,只會以為你精心給陳慧慧設計了屬於她的小細節。”

“如果還是別扭,拍攝時你就換成普通話對戲,到時候再重新配一版方言。”

這是最有效率,最快解決眼前困境的辦法。

但叢琦想也不想就搖頭了:“酈姐不必這樣,我會調整好的。”

作為榕城人,拍本地劇還要勞煩別人配音她心裏那道坎兒過不去。

就算後期自己配,但情緒肯定和拍攝時有區別。

對於意識到問題也希望解決問題的叢琦來說,當然想做得更好,而不是糊弄過去。

從這點看,兩人處事觀念和風格差異著實不小。

不怪後面會分道揚鑣。

不過呢,她們的做法又都是基於現狀,尚算“客觀”。

所以即便做不了親密無間的合作夥伴,叢琦跟酈慧心處得倒是一直都不錯。

這時候的叢琦還沒考慮那麽遠的事。

酈慧心更沒想過對方一紅就換賽道,氣得她心肝脾肺哪哪都疼,偏還沒辦法。

兩人還在和諧探討如何度過眼前的拍攝困境呢。

“那你按自己的方法試一試,如果還是卡進度,拍出來的素材不合格,那就試試我說的。”

酈慧心私心裏也喜歡叢琦對工作的認真負責,但有些話也得說。

“琦琦,一部戲呢,是幾百個人的心血。我們拍戲,公司投資戲,首先你得明白這是商品,不是純粹的藝術。純粹藝術可以是追求,可以不賺錢,甚至可以一直打磨不計成本;但商品,就得賺錢。所以效率絕對是非常重要的。”

叢琦怔了怔,失笑。

“酈姐,我明白的。”

她沒把拍戲當藝術。

只是,就算是當按部就班敲鐘的和尚,她也想敲得準一點嘛。

況且,看著田遊如何演、如何平衡自己和角色,叢琦覺得自己可能有摸到一點門道。

就等一會開拍看看效果。

很快,輪到叢琦。

這次她摒棄了雜念,大膽讓個人性格中的一部分和陳慧慧融合。

效果很好,一遍就過。

不僅導演松了口氣,搭戲的另外幾位演員繃著的那根神筋也松懈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