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連根拔起(第3/4頁)

朱棣聽到這裏,意味深長地看了張安世一眼。

他當然清楚張安世的意思,朱棣這樣的人,可謂是老的成了精的人了,當即便道:“那麽張卿有何打算?”

張安世道:“若是阻擋他們不去,則對我新洲,大大不利。可若是約束太多,不免他們氣餒。而若是放任他們,臣又擔心,到時他們把持了新洲……所以……臣想了一個辦法。”

張安世頓了頓,繼續道:“那麽,倒不如……嗯,臣這些年,也攢下了不少的銀子,再加上這新洲還有大量的荒土以及礦山,本就歸臣所有,不如……就以此為根基,建立一個新洲招商局,進行投資!”

“若是有人想要承包礦山,招商局便可入股,除此之外,若有人要籌建作坊,只要這買賣可行,招商局也可入股,另一方面,招商局尚需設立錢莊,進行鑄幣。既然商行們進入已不可避免,那麽索性……宋王府……就來做這新洲最大的一個商行。”

朱棣聽罷,不由得失笑:“這不就是棲霞商行嗎?”

張安世也笑了笑:“是這麽個意思,除此之外,在一些要害的買賣上,招商局這邊也可進行一些布局,要涵蓋各行各業,陛下以為如何?”

朱棣沉吟著,隨即道:“你乃新洲之主,你自己想定了,去做便是,何須來奏報朕?”

張安世笑了笑道:“臣在想的是,要不,宮中也投資一點招商局,臣這邊,給兩成的股。當然,宋王府是無論如何也要占八成的。陛下放心,將來……肯定有豐厚的盈利,陛下遠在京城,也可享受兩成收益。”

朱棣對此,倒是沒有任何的拒絕,他對張安世的本事,還是知曉的,這投入進去,幾乎等同於是一本萬利。

聰明如朱棣,顯然也明白張安世的意思,一旦大明宮中投入,將來新洲的利潤豐厚,必然這一項收入,也會成為宮中內帑的重要支柱。

到時,在許多事上,大明就不得不給新洲那邊提供一些便利了,畢竟新洲懸孤在外,許多的買賣和生意,說穿了都是需大明保駕護航,也需從大明這邊賺取的。

朱棣倒也幹脆,廢話不多說,直接道:“需多少銀子,你算一個數出來。”

張安世便道:“臣想了想……陛下意思意思即可,有個兩三百萬兩銀子變行了。”

“好,這個朕準了。”朱棣居然滿口答應,顯然對於朱棣而言,這筆銀子,內帑還是能輕易拿出來的。

張安世心中一塊大石落地,隨即又道:“至於第二件事,就非同小可了。”

朱棣落座,抱著茶盞,押了一口茶後,也開始正襟危坐起來:“說罷。”

張安世道:“這些年來,逆黨可謂是層出不窮,臣細細思量,其本質並非在於有人天生想要做逆黨,實在是……逆黨早有基礎,只要這基礎還在,那麽自會有人前仆後繼。所以……臣覺得事到如今,氣候已成,是該到徹底粉碎這基礎的時候了。”

聽到這個,朱棣也不禁來了興致,他看著張安世道:“繼續說下去。”

張安世道:“只要有一日,新政使人利益遭受損失,就必會有人寢食難安,會有人對朝廷不滿,他們自會或明或暗,對朝廷懷有怨憤。陛下這些年,已清除了不少的賊子,不如趁著這一次機會,將這新政,在這全天下進行鋪開。”

朱棣興趣更濃,他一對虎目,凝視著張安世,繼續道:“這麽大一個攤子……如何鋪開?”

張安世道:“再不能如從前那般,微風細雨了,該到了重拳出擊的時候。臣早擬了一個詳細的章程,從教育,到鐵路,再到耕地,甚或是商貿,科舉等等,都做了一些細致的建言,其中首要的,就是要將鐵路先修出去……”

朱棣皺眉起來,甚是意外地道:“鐵路?當初在江西布政使司……”

張安世道:“這一次不同,這一次……就是要以鐵路為重心,臣建議……設一個鐵道部,這鐵道部之下,下設巡檢、學堂、監察等司,對鐵路沿線,進行管理,駐紮軍馬,建立巡檢,甚至設判官,照磨等職……”

朱棣聽罷,似乎察覺到了一絲不同,當即道:“你的章程呢,取朕看看。”

張安世當即,取了一份章程:“這只是總章,算是大綱,還有許多細則,有洋洋十數萬言,臣過幾日梳理之後,再呈送陛下。”

朱棣點頭,而後細細一看,很快,朱棣就明白了。

張安世這哪裏是要修鐵路,而是要建立一個以鐵路業務為重心,圍繞在鐵路沿線的一個超級機構。

不只有專門的護路軍馬,還有自己的衙門進行審判,有專門的巡檢負責治安,有自己的財政,還有專司工程和調度的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