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往死裏坑(第2/4頁)

“如此,造船業、航運、港口修建、火器制造、農具還有鋼鐵、冶煉等等,都可從中牟利。至於朝廷,也增加了稅賦,對於各藩而言,他們與大明聯系更為緊密,就更需仰賴陛下。陛下以為如何?”

朱棣習慣性地背起了手,來回踱步,微微低垂著頭細細思索起來。

半響後,他頷首道:“這又是你那一套所謂創造需求的理論吧?”

張安世尷尬地道:“臣不會幹別的,只懂一點這個。”

朱棣道:“這個可行。”

張安世便道:“臣打算以棲霞商行來主導,如何?商賈們就是這樣,起初不敢嘗試,可一旦有人嘗試,吃到了甜頭,他們才肯蜂擁而上。”

朱棣似乎聽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目光炯炯地看著他道:“不會虧損吧?”

“斷然不會。”張安世自信滿滿地道:“臣想好了,以棲霞商行的名義,與各藩簽署商業合作的契書,聯合經營一些航道,港口投資,還有礦產開采以及作物分銷等等買賣,如此大規模的商業合作,必能生出百利。”

朱棣滿意地道:“那就這麽定了。”

張安世卻又突的道:“臣又想到了,人口的問題,要應付疾病,乃是重中之重……”

朱棣道:“這個你不是很在行嗎?你是名醫……”

張安世嘿嘿一笑:“臣一人算什麽!何況臣又沒有三頭六臂,這事啊……”

朱棣打斷他道:“你還是先思量著銀子的事吧。”

張安世於是悻悻然地道:“是,是。”

朱棣突然道:“趙王怎麽和解縉合夥了?”

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讓張安世猝不及防。

顯然,朱棣原本以為,讓解縉去做這個長史,本質就是流放而已。

只不過……解縉畢竟是大學士,又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此人有罪,便以任長史的名義。

可哪裏知道,這家夥似乎風生水起,在這京城,天天和一群讀書人高談闊論。

雖說……已有東廠的奏報,懷疑解縉與趙王似乎在蒙騙讀書人。

可朱棣覺得,解縉這個家夥壞,而且看上去與趙王朱高燧很合得來,這解縉會不會教壞了自己的兒子?

當然,憑良心說,解縉雖然狡猾,可比起朱棣的這個兒子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趙王朱高燧,那可是個一向缺德得冒煙的家夥。

只是作為一個父親,總不免覺得自己的兒子壞不到哪裏去,即便是壞,那也肯定是被人蒙蔽了,交了壞‘朋友’。

張安世道:“此趙王之事,臣倒以為,朝廷還是不要過問才好。”

朱棣郁悶地道:“什麽趙王,那是朕的兒子。”

張安世知道朱棣對他素來寬容,便也隨意了些,笑了笑道:“可是兒子已經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何況又在萬裏之外……陛下……理他做甚。朝廷與藩國之間,臣倒以為,還是需有一些邊界,若是處處都去管,難免會離心離德,現如今他們分封於萬裏之外,許多事,朝廷也無法了解真實的情況,倒不如信任他們……教他們自行其是便好了。”

朱棣點點頭:“你說的倒也在理。那麽……這棲霞商行買賣的事,看來不小,既是要簽契書……不妨……”

朱棣皺眉道:“不妨召諸王來京城吧……說起來,他們至少眼下還算是站住了腳跟,一來……教他們入京,祭拜孝陵,讓他們不忘列祖列宗的恩德。其二,怎麽擬定商約,當面也好有一個說法。”

張安世聽罷,詫異地偷偷看了朱棣一眼。

朱棣此時的側臉,眼角處紋理已深。

張安世恍然大悟,終究是陛下……想念自己的兒子了啊。

雖說將這些兄弟和兒子們打發出去,乃是作為皇帝百裏無一害的辦法。

可畢竟朱棣依舊還是有血有肉之人,這足足六七年過去了,總是不免觸景思人。

張安世倒也理解朱棣的心情,便順著朱棣的話道:“陛下考慮得甚是周全,還是當面議定最為穩妥。”

君臣議定後,隨即朱棣便頒了旨意。

張安世也回自己的王府去。

此番諸王至京城來,他已經可以想象,將是何等的盛況空前了。

這事非要大大地操辦不可,太平府終是需要走向汪洋的,而這卻是一個最好的契機,借助著各藩王的商業協議,足以打造出一個最廣闊的市場。

這等於是,利用整個天下四海,來滋養一個太平府,等真正滋養出來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那無數還在報團取暖的各府各縣,到時這大明是誰家天下,自可見分曉了。

回到了王府後,張安世沒有歇一會,便立即命於謙去召了朱金和陳禮、高祥人等來見。

他大抵說了今日與陛下的奏對,而後便道:“錦衣衛這邊,要將各藩的訊息和情況進行匯總。商行這邊,則要進行統計,擬出各項可能合作的計劃。還有這太平府衙,要做好招待諸王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