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誠實做人(第2/4頁)

大宗的商品,價格其實往往起伏並不大,可能一天下來,也難有幾文錢的漲跌。

可今日,有人注意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糧價居然在漲。

畢竟這已入夏了,夏糧馬上就要收割,這也就意味著……會出現大量的米商,還有士紳人家,都需將倉中的陳米趕緊售出,即便要囤,那也是該囤新米的時候。

這個節骨眼上……往往是糧價最低廉的時候,若是往年,甚至可能一石到達一石八九百個銅錢的地步。

只有等陳米出盡之後,糧價才會緩緩的開始上漲。到了年末,大致能到一兩銀子五百個銅錢上下。

雖是如此,好像幾個月之間,糧價可以大漲,只要囤積幾個月就有利可圖。

可實際上,並不是這麽一回事!

因為倉儲和損耗,本就是一筆開支。這樣的銀子,尋常人根本賺不了,只有那些大鄉賢,還有大米商,才可能有自己的糧倉。

正因如此,絕大多數人對糧價,不會有太大的興趣。

今年入夏,確實旱了一陣,預計糧食可能會減產,不過……應該減產有限。

這是江南,江南乃是水鄉,即便是幹旱,也不似北方那樣動輒顆粒無收。

可現在,原本該是最低價的糧食,卻是從八百七十二文,直接漲到了九百五十七文。

這可是大宗商品啊,而且一夜之間,這樣的幅度,可謂是非常嚇人了。

不少人禁不住感慨,發出嘖嘖的聲音。

因為……這買賣……即便有人流口水,也做不了,沒有倉房,沒有儲存糧食的設施,一切都是空談。

當然,現在市面上,也有人直接拿著一倉庫的貨,然後就跟你直接寫一份契書來交易的。

你什麽時候要,拿著契書隨時可以去取貨!

不過這等事,現在並不流行,畢竟還有風險,而且此等大宗的商品,畢竟想要謹慎行事。

只是,這些人一看價格,立即……開始議論紛紛起來。

怎麽回事,糧價怎會突然往上漲了?

而且還漲得這樣的快?

對於糧價漲幅的認知,人們第一想到的是天災導致的影響。

可很快,這個可能被排除。

於是人們議論得更加的厲害。

此後……這價格……居然繼續不斷地瘋漲。

越漲越快。

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倒是讓不少好事者,開始來了興趣。

……

“張太公,張太公。”

上元縣,有人匆匆尋到了上元張家,老遠便高呼。

這上元張家,也是本地的大族,張太公在應天府,也算是頗有名望。

他年紀大了,須發皆白,也沒幾年活頭了。

此時聽了動靜,顯得不喜,在女婢的攙扶下,緩緩來到小廳。

隨即,他便見了眼前這個讀書人。

這讀書人是個秀才,在張家的族學裏教書,姓李。

李秀才激動地道:“方才我去了一趟城裏,張太公,你可知發生了什麽嗎?”

女婢給張太公取來了茶盞,張太公先漱了口,只點點頭。

李秀這才道:“張太公……那張狗……”

一聽張狗二字,張太公猛地臉色一變。

李秀看著他的反應,頓了頓道:“是那張安世……當真如傳言所說的,出大麻煩了。”

張太公一聽,頓時來了精神,好像一下子,臉色都紅潤了許多。

一想起張安世這三個字,張太公可是連覺都睡不好。

那宣城縣的夏家,和上元張家乃是姻親,論起來,那夏昌還是張太公的表弟。

當然,這也沒什麽,上元張家百年家業,在這南直隸不知和多少名門望族結親,真要論起來,那都是親戚。

可怕的是,那夏家居然滿門抄斬了,不少親族還沒流放,連家業也抄了,甚至還拿夏家的地,分了出去。

一想到這個,張太公便不由自主的打了個寒顫。

他怕啊,甚至天天做噩夢,夢到張家的家業,最後都敗落到了自己的手裏。

因而,只要有人提及到張安世,張太公必要罵聲不絕,也顧不得斯文。

張太公道:“你細細說。”

於是這李秀才便道:“前些日子,不是說太平府那邊……大量的耕地都荒蕪了嗎?這是陳家和周家的人說的,周家那邊,信誓旦旦。”

張太公聽罷,冷冷道:“作孽,這是作孽,辛苦經營的家業,被張安世那小賊,分給了那些懶戶,能經營得好嗎?那些愚人,怎麽能打理好田地?”

“是,是。”李秀才笑了笑道:“可……這事……大家只是傳,後來又聽說,太平府內部,發生了權鬥,爭得極厲害,聽說開會的時候,有人甚至直接砸了茶盞,幾次都不歡而散。還有那張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