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外甥隨舅(第4/5頁)

不得不說,我張安世真是一個人才啊!

張安世臉上也不自覺地多了幾分真誠的笑容道:“姚師傅放心,交給我吧,誰讓我和你有緣呢?你但凡出了銀子,我這邊……無論如何也要給你造出一座矗立千年不倒的寺廟來,保管你滿意。”

姚廣孝卻是道:“你這般一說,貧僧反而有些不放心了。”

張安世笑呵呵地道:“我的為人,難道姚師傅不知道嗎?”

姚廣孝道:“你這建的寺廟,裏面應該會有大雄寶殿,會有佛像,會有明堂的吧?”

張安世很是篤定地道:“有,有,有,都有。”

“舍利塔、經堂、鐘鼓樓、藏經樓、齋堂、禪堂呢?”

張安世道:“這是什麽話,怎麽會沒有?”

姚廣孝直直地看了張安世半響,終於道:“雖有些不放心,不,既然侯爺主動請纓,貧僧也無心營造,交給侯爺也好。”

張安世頓時高興得神采飛揚。

議定了這些事,姚廣孝卻是突然道:“趙王的事,你要放在心上,時刻關注變化。”

張安世詫異道:“姚師傅有什麽忠告嗎?”

姚廣孝道:“趙王非善類,頗有雄心壯志,可他並不能成事……”

張安世狐疑地道:“既如此,為何要在乎他?”

姚廣孝微笑道:“皇子就是如此,一個皇子的優劣,其實都不緊要。緊要的是……他是皇子!只要他是皇子,且還在京城,那麽勢必會有不甘心的人,希望圍繞在他的身邊。你懂貧僧的意思吧?”

張安世道:“意思是,還是要提防他?”

姚廣孝卻是道:“不,若是貧僧,就不提防他,反而讓他結交大臣,讓更多人……攀附在他的身邊,等到時機成熟,再將這些人……一網打盡。這天下,永遠都不缺乏那些想要挾皇子作亂的人,你是錦衣衛指揮使同知,應該比貧僧懂這個道理。”

張安世聽罷,頓時醐醍灌頂:“釣魚執法?”

“什麽?”姚廣孝不解道。

張安世樂不可支地道:“我明白姚師傅的意思了,哈哈……果然,說起謀反,姚師傅真不愧是行家。”

姚廣孝頓時瞪了張安世一眼:“你這話,莫非意有所指?”

張安世笑了笑道:“不敢。”

姚廣孝籲了口氣,才又道:“好心提醒你,不是因為你這小子,而是因為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宅心仁厚,可也過於寬仁了。他日太子殿下克繼大統,這樣的性子,固然是合格的守成之君,可將來,遲早也會因為這樣的寬仁,而留下諸多的隱患,禍及子孫。”

“這就好像,這北宋的問題,起於宋仁宗一樣,正因為宋仁宗過於寬宏,導致冗官、冗兵、冗費的問題格外的突出,這些人和浪費的錢糧,到此後尾大不掉。不只如此,也正因為他的仁政,導致土地兼並,日益嚴重。自此之後,北宋便一瀉千裏,雖此後屢屢有想改弦更張。”

“可你要知道,這世上……有人若占得了好處,那麽你哪怕只拿走他們一丁點,也比殺了他們還要難受。太祖高皇帝和當今陛下,治吏頗為嚴厲,也由於此。”

頓了頓,姚廣孝接著道:“現在的問題也一樣,朝中不少人,希望扶趙王從龍。是他們真的愛戴趙王嗎?非也。只是因為,能從趙王身上得到好處而已。”

“這些人,將來一旦太子登基,他們也照樣圍在太子身邊,顯現自己的忠誠,竊取高官厚祿!甚至在將來,蠅營狗苟,引出天下的亂子。貧僧以為,與其留著這些人將來禍害國家,倒不如……及早鏟除,才可防範於未然。”

張安世忍不住帶著幾分欽佩道:“姚師傅真是深謀遠慮。”

姚廣孝苦笑道:“歷朝歷代,這樣多的教訓,很多時候,其實都只是一念之仁罷了,貧僧知道,許多人在背後罵貧僧……”

姚廣孝說著,深深地看了張安世一眼:“陛下令你做這錦衣衛指揮使同知,也有此意啊。”

張安世道:“那麽該如何解決這些卑鄙小人呢?”

姚廣孝笑了笑道:“這就是安南侯思考的事了。”

張安世其實覺得姚廣孝很多話沒有說透。

他講了大道理,卻沒有告訴他該如何解決。

於是,一時撓頭。

……

“陛下。”

姚廣孝進入了文樓。

朱棣此時正端坐,看著一部書——春秋。

“這《春秋》挺有意思,難怪張安世愛看。所謂孔子作春秋,亂臣賊子懼。”朱棣微笑道。

他似乎忘了,當初的他,也是亂臣起家的。

當然,人看自己都有一層濾鏡。

朕明明是靖難起家,和亂臣有啥關系?

天下是我爹的,我從傻侄子那兒拿回來,這很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