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天降橫財

在所有人的認知之中。

這安南和其他的蠻荒之地沒有什麽不同。

充其量就是一個小號的北元罷了。

居然有兩百萬多石糧,實在難以想象。

而大明對於安南的認知,其實還停留在幾百年之前。

倒是頗有一些像是漢朝人對江南的印象。

漢朝時的江南,因為那裏丘陵和山巒眾多,再加上到處都是水,北方人進入南方之後,往往無法適應環境。

再加上那個時候生產力低下,江南沒有得到開發,因此,人們對於江南的印象更多停留在蠻荒的概念,而當時的產糧區域,主要是在關中和關東的平原。

所謂得中原者得天下,即是如此。

可隨著生產力的增加,南方開始進入了大開發之後,再加上幾次北方南渡,大量的北方漢人進入南方,新的農業技術得到了應用,這江南就成了魚米之鄉,糧產量直接反超北方。

安南也是如此,在當初中央王朝統治交趾四郡的時候,這裏是以荒蕪而聞名。

在宋朝的時候,安南、占城、真臘也盛產稻米,可由於耕作粗放,無灌溉設施,稻米任其自然生長,所以糧產量較低。

可隨著安南等地逐漸安定,吸收了一部分北方的灌溉和開墾技術之後,憑借著優良的地理環境以及肥沃的土地,安南糧產量高的驚人。

“這……這些糧哪裏來的?”朱高熾先是大驚。他在戶部,大抵知道,朝廷每年能收上來的糧,大致也在一千萬石上下,一個安南,竟有兩百三十萬石,這已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了。

張安世看一眼朱棣。

朱棣道:“張安世說罷。”

張安世這才道:“安南盛產稻米,有四成的土地,可產兩季稻,而有六成的土地,可產三季稻。”

此言一出,眾臣嘩然。

三季稻是什麽概念?就是一年可收割三次!

同樣一畝地,你春天播種秋天收割,人家卻可一個季節就收割一次,這產量……等於直接翻了三倍。

在大明,比較肥沃的土地,也至多只能收割兩季,而這幾乎已經是極限了。

只見張安世又道:“何況……從這奏報上來看,安南雖然山地眾多,可國中南北……都有一處平原,其稻田的規模,絕不下於南直隸。”

朱高熾驚異地道:“南直隸耕地乃天下之最,這安南竟比南直隸還多?”

“還多三成。”張安世道:“這還只是保守的估計,畢竟這是安南陳朝陳睿宗時期,攻占了占城國,一統安南南北之後的耕地記錄,這些年……怕也有一些土地被開發了出來。”

張安世怕自家姐夫不信,又道:“此次,我們進兵速度極快,拿下升龍的時候,這安南的糧倉統統都是滿的,若是照他們自己的計算,其實每年能上繳的田賦,在一百九十萬石上下。”

每年……一百九十萬石。

“比南直隸還多?”

這南直隸……在明朝的時候,規模比許多行省要大的多,相當於後世江蘇加上上海,再加上安徽的人口和面積。

每年朝廷能在此征收到的糧,比號稱魚米之鄉的江西和浙江加起來還要多的多,可謂是天下之冠。

可現在,南直隸的糧賦卻還不如安南呢!

在古代,糧食就代表了人口,也代表了稅賦,是國力的象征。

雖然真實的國力,未必只靠糧食來計算。可至少這安南,可是憑借著超高的糧產量,號稱小中華,別名西洋小霸王,各種欺負西洋諸國。(明朝西洋指代東南亞。)

朱棣看著群臣驚嘆,一個個露出不可思議之色。

尤其是太子朱高熾,頗為震驚的模樣。

他當然知道,太子這一年來,管著戶部,為了錢糧的事,每天焦頭爛額。

朱棣心下暗喜,卻故作沉穩地道:“繼續念。”

張安世便道:“除此之外,還得銀一百三十二萬兩,其余珍寶,不計其數,尤其是以香料等名貴之物,更有九百四十七石,這些香料若是賣出去,哪怕價格低廉一些,只怕純利百萬兩也不在話下。至於其他土地、人丁,暫且就不計了。”

單單真金白銀和香料,就可價值兩百萬。

朱棣樂了,道:“這安南竟是富庶如此,真令朕沒有想到……”

朱棣看向那陳繼:“陳卿家口口聲聲說勞民傷財,是嗎?”

陳繼其實也是硬著頭皮在硬頂著罷了,可細細思量,解縉說的對,這個時候,自己若是不能‘從一而終’,反而就顯得自己首鼠兩端了。

於是他道:“陛下,歷來征伐,本就是勞民傷財,臣只是關心百姓疾苦而已。”

朱棣居然點頭:“陳卿家說的對。”

“啊……”

許多人便都不可思議地看著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