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皇孫崛起(第2/5頁)

張安世冷哼了一聲道:“是又如何,和你有什麽關系?”

朱瞻基道:“真是奇怪,為何那大賢人沒有看上我,反而看上了阿舅。”

張安世此時倒沒有繼續再故意擺臉色了,反而親昵地摸了摸朱瞻基的腦袋:“這是因為阿舅正直善良,最重要的是阿舅有勇氣。”

“勇氣?”朱瞻基張大眼睛。

張安世道:“就是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你懂不懂?”

朱瞻基道:“雖千萬人,吾往矣?”

張安世此時,卻是壓低聲音道:“你有沒有打過奸臣?”

朱瞻基立即搖頭:“母妃說了,不許打人。”

張安世嘆道:“這就是養於深宮婦人之手的結果。”

“誰是深宮婦人?”

張安世道:“你還想去告狀。好,你自管去告,你看看阿姐是信你還是信我。”

朱瞻基帶著點沮喪,耷拉著腦袋。

張安世又摸摸朱瞻基的腦袋,語重心長地道:“阿舅心裏最疼的就是你啊,你想要出息,也不是不可以,我教你做一件事,保管從此以後,天下人都對你刮目相看,只是……你敢不敢幹?”

朱瞻基想也不想就道:“不敢。”

張安世虎著臉:“天哪,我們張家怎麽有你這樣的血脈!不說你們朱家個個都是狠人了,我們張家歷代,也個個都是忠義無雙之人,怎麽到了你這裏,就慫成了這個樣子?我至親的瞻基啊,你糊塗啊。”

小孩子還是不太禁得住激的,朱瞻基道:“好吧,我敢幹,然後呢?”

張安世笑嘻嘻地道:“你需照我說的做,還有,不能出賣阿舅,知道嗎?阿舅膽子小,受不得驚嚇的。”

“噢。”

……

傍晚。

解縉與何柳文共同來到了東宮。

解縉來這裏比較勤,當然,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公事的借口。

這半年多來,陛下漸漸開始將政事交給太子去解決一些,這就給解縉有了更多的借口。

而解縉的名聲很好,再加上當初朱高熾能成為太子,他出了不少力,幾乎只要有機會,他都會在朱棣面前為朱高熾美言。

朱高熾性情寬厚,往往對解縉予以厚待。

至於這何柳文,此時心情也頗激動。

他攀附在解縉這邊,此番又從安南回來,從安南權臣胡氏那裏,得到了巨大的好處,可謂是名利雙收。今日入宮覲見了皇帝,皇帝對於他此番入安南的情況,表現出了極大的嘉許。

此時,解縉又帶他一起去見太子,一旦太子垂青,再加上陛下對他的嘉許,還有入安南的功績,將來的前程,一定不可限量。

解縉道:“此番你入安南,可謂勞苦功高,我已在幫忙活絡,奏請你為右副都禦史了。”

何柳文大喜地感激道:“多謝解公。”

解縉道:“要說多謝太子殿下。”

說罷,用一種意味深長的眼神看一眼何柳文。

何柳文更喜,不過他也察覺出了什麽,此時他看解縉的眼神,就更加不同了,仿佛此刻的解縉,既代表了文淵閣大學士,同時還代表了太子殿下。

“待會兒,你在殿下面前,不必多言,我自會為你美言。”

“是,多謝。”何柳文一臉感激地看解縉。

二人至東宮,朱高熾見了二人,問了一些關於安南的情況。

何柳文這才道:“此事臣已向陛下奏過,這安南胡氏,乃安南國太師,一直盡心侍奉國主,安南上下都稱其賢,只可惜,安南國絕嗣,如今……竟連宗室血脈也都斷絕,臣去安南的時候,發現安南國上上下下,都被胡氏治理的井井有條,而胡氏對我大明一向恭順……”

他絮絮叨叨地說著,其實那安南國遠在天邊,信息不暢,這滿朝君臣對於安南國的印象,也只能聽何柳文說了。

朱高熾連連點頭:“父皇也召了本宮去,已經下旨,授予胡氏金印,冊封其為安南王,倒是何禦史此番入安南,往返一年之久,沿途顛沛流離,實在辛苦。”

何柳文道:“臣慚愧,不過盡心盡力而已。”

朱高熾見天色不早了,於是道:“你們在此陪本宮用膳吧,免得此時回去,腹中饑腸轆轆。”

何柳文心裏狂喜,自然知道自己得到了太子的信任。

這件事只要一傳開,人人都曉得他也已成了太子心腹了。

於是忙道:“殿下厚愛,臣……愧不敢當。”

當即,朱高熾與二人用膳,其實東宮的膳食很簡單,朱高熾詢問一些事,何柳文也對答如流,朱高熾便對解縉道:“此人敦厚,必成大器。”

解縉趁熱打鐵道:“殿下,此次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出缺,而他此番又立下大功,臣希望奏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