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炮戰

孫傳庭站在馬背上,眼看著被義軍打的抱頭鼠竄的明軍士卒,嘴角不由露出了一絲笑意。

他可不是那個七旬老者朱燮元,而是正當壯年能夠左右馳射的孫傳庭。

站在馬背上這種絕活,對他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

當然,其實這種高度,根本無法滿足孫傳庭的視野需求。

不過條件所限,他也只得如此,聊勝於無。

眼看明軍的進攻隊伍被義軍騎兵殺散,孫傳庭連忙下令,讓騎兵折回陣中,以免有所折損。

別看如今張大受麾下的馬軍不少,其實真正能夠沖鋒騎戰的合格騎兵,也就有一半左右。

剩下一半士卒雖然掌握了騎行技術而已,但並沒有完全掌握騎戰技巧。

義軍人數不過明軍一半,若是騎兵再折損過多,那這一仗就更沒有勝算,所以得“節省”點使用。

明軍這種陣型頗為類似這個時代的T型拐,孫傳庭便給它起了一個明目,喚作“拐子陣”。

那朱燮元顯然也意識到所謂的“拐子陣”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所以在試探了一次以後,便暫停這種“送人頭”的行為。

而就在明軍沉寂了片刻之後,突然旗幟搖動,隊形變換,不多時分出二十支小隊來,每隊各擁幾門火炮,推將出來。

其後又橫列火銃手千余,分為三列,舉銃而立。

再往後,由於火銃手遮蔽,孫傳庭就看不到有什麽變化了。

“看樣子明軍這是要準備以炮破陣了!”孫傳庭瞬間明白了朱燮元的想法。

“傳令下去,命義軍野戰炮、黃金炮出列,騎兵列其左右,準備還擊明軍!”

隨著孫傳庭一聲令下,義軍前列士卒亦左右分開,炮兵、騎兵魚貫而出,橫陣於前。

不多時,兩軍變陣完畢,火炮各列陣前。

然而由於雙方陣型距離較遠,處在火炮射程之外,於是士卒開始推動火炮向對方靠近。

隨著明軍火炮的推進,明軍火銃手也隨之推進,而義軍則隨著火炮推進,騎兵開始徘徊於火炮兩側。

“將軍,明軍這一手不好對付啊!”張大受同樣站在馬背上,觀望了半天,不由皺著眉頭道。

本來騎兵是火炮的克星,可以利用自身的機動性引誘火炮開炮,然後在火炮裝填的間隙沖上去,砍殺敵人的炮手。

然而這一次朱燮元命令火銃手列陣炮後,若是義軍真個上前沖殺,定然會成為火炮後面火銃手的活靶子。

滿天星張大受心疼自家的騎兵,生怕孫傳庭命令他們強沖明軍火炮陣地。

“怎麽不好對付?”孫傳庭聞言笑了,指點道,“明軍火炮雖多,奈何不得其法,不如我義軍遠矣!”

張順麾下的義軍很早就以“火炮犀利”著稱,為此孫傳庭百思不得其要。

等到他投靠義軍,切切實實接觸到義軍的炮兵隊伍以後,這才曉得其中關鍵。

若論火炮數量,其實義軍不如明軍遠矣。

比如戚繼光所編制的一個標準車營,有士卒三千人左右,裝備大將軍炮八門,火箭四位,弗朗機一百二十八門。

孫承宗所編制的一個標準車營,有士卒六千余人,裝備大炮一十六門,滅虜炮八十門,弗朗機二百五十六門,共計火炮三百五十二門,火力密度極其可怕。

然而義軍一個標準營,有士卒三千人左右,不過配備野戰炮和黃金炮各五門而已,其他滅虜炮、弗朗機不占編制,僅僅作為主力火力的補充,火炮數量遠低於明軍。

但是,若論起火力強度,則絕對不在明軍之下。

別看明軍火炮眾多,其中弗朗機不過是口徑一寸左右,用來發射霰彈的“噴子”而已。

滅虜炮大多是口徑在一寸六分至兩寸二分三分左右的小型紅夷炮,能夠發射鵝卵大小的炮彈。

唯有“大炮”,大多是九磅至十二磅之間鍛造“大將軍炮”,功能和義軍野戰炮、黃金炮相似。

只是義軍野戰炮乃是標準十二磅火炮,黃金炮乃是標準二十磅火炮,無論威力還是射程都遠超明軍“大將軍炮”。

不是明軍不明白大口徑火炮的威力,也不是明軍無法制造同樣大口徑的火炮。

實際上因為義軍火炮犀利,就連孫傳庭在擔任山西巡撫期間,仿制過幾門,但是最終都放棄了。

為什麽?

因為太過沉重,幾乎和紅夷大炮相差無幾,實在是不便機動。

而就這樣幾門比一般紅夷大炮輕了不少的火炮,即便運到戰場,對明軍來說好像也作用不大。

與其如此,何必繼續使用重量更大,威力更強的紅夷大炮呢?

結果等到孫傳庭接觸到義軍的炮兵以後,這才徹底明白義軍的用法和明軍的根本區別。

兵法曰:“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義軍用炮之法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