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工人糾察隊、盡在不言中(第2/3頁)

旁的瑣事且不提,有兩樁事情倒是引起了焦順的重視,其一是皇帝越過內閣批示,讓工部爭取盡快把那樣板戲推廣到民間。

這和焦順的後續計劃不謀而合。

可問題是皇帝大年下的親自督辦,就顯得有些大題小做了,只怕是過猶不及,反要引來文官集團的警惕與反撲。

嘖~

皇帝雖有些見識,知道工業革新才是大勢所趨,可總這麽操之過急的,卻怕未必是什麽好事。

先盡量拖一拖吧。

第二件事,則是京城左近各家國營工廠,遵照年前的指示,向部裏提交了籌建匠人糾察隊的草案。

按照工廠的大小,以及是否有保密需要等條件,糾察隊多的能有百十人,少的不過七八人罷了,林林總總加在一處,差不多有一千六七百的規模。

考慮到真正批復下去之後,各廠肯定還要想方設法的往裏面塞些關系戶,最後定額應在兩千人上下。

這兩千人雖不是完全脫產,可接受的軍事訓練也不會比正式軍隊差了多少——尤其是那幾個軍工廠,籌措起器械來比軍隊還容易。

要能攥在手裏,不大不小也算是支軍事力量了。

雖然比起三營一衛合共十萬之眾,這兩千人的規模不值一提,可工人本就是優質兵員,關鍵時刻這兩千人振臂一呼,拉起幾萬人的烏合之眾也並非不可能。

焦順最初提出軍方代表制度,不過是想給軍械司添些麻煩,省得他們緊咬著自己不放。

後來提出要組建糾察隊,則是想順水推舟替工部減輕負擔。

可現如今拿著這些草擬的章程,卻讓他陡然生出了些異樣心思,甚至腦補出了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畫面。

不過這也就是想想罷了,現如今又不是什麽亂世,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居樂業,何況朝廷剛剛揚威域外,正是民族自豪感最強的時候。

他焦某人真要想逆天而行,別說振臂一呼拉起數萬叛軍了,只怕剛暴露出野心,糾察隊就先要把他綁了交給朝廷處置。

不過……

雖然明知道沒啥鳥用,但焦順還是忍不住生出了,想要把這支新生力量掌握在手裏的貪念。

當然了,肯定不能明晃晃的硬來,最好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思來想去,他決定把籌建工人糾察隊的事兒,也先往後壓一壓再說。

理由是現成的:不管是文官還是匠官,這方面都是外行,還是等軍方代表到任之後,熟悉了廠裏各方面的基本情況,再主持籌建糾察隊不遲。

而軍方代表進駐之後,首要的任務也不是籌建糾察隊,而是狠抓產品質量。

這一來二去,拖上三五個月並非難事。

到時候第一批工讀生也就該畢業了,這些人在蒙學裏也接受了小半年的軍事訓練,對工廠而言又是自己人,讓他們作為軍方代表的助手參與籌建糾察隊,豈不是順理成章的事兒?

畢竟這糾察隊本就是要接受雙重領導的。

而焦順一直都把這些工讀生,當成是未來的班底根基在拉攏,這小半年再努努力,借他們之手掌握糾察隊一部分實權,想必也不是什麽難事。

想到自己不久後就能掌握一支軍事力量,焦順無行中就覺得又添了些底氣,或者說是膽氣。

同時他暗暗又悔恨沒能重生在亂世、末世,不然憑著這一群工農兵,未必不能弄個皇——呸,弄個主席當當。

……

卻說這日傍晚,焦順回到家中就接了薛家的帖子,除了請他明兒過府飲宴之外,還請了徐氏一同前往。

這倒也正常,畢竟徐氏本就是薛姨媽的大丫鬟出身,兩人自小情同姐妹一般,如今身份有了變化,感情卻一直不錯,時常會聚在一起閑話家常。

焦順明知道不太可能,但去的時候還是帶了期盼。

可惜席間只有薛姨媽一人作陪——薛蟠到底還是病倒了——更自始至終不曾提起寶釵半句。

雖然沒有把女兒再許給焦順的意思,但薛姨媽對焦順還是十分親熱的,千恩萬謝不說,席間又頻頻給他夾菜勸酒,什麽糟鴨掌、燒鹿尾、炒雞舌的,直在餐盤裏堆了老高。

焦順的酒量畢竟不是婦人能比的,他才有三分醉意,薛姨媽和徐氏就已經撐不住了。

焦順原想扶母親回去歇息,卻被薛姨媽強行留了客,只說是等徐氏晚間醒了再回去不遲——若是醒不了酒,留她住上一晚也不打緊。

焦順便只好獨自告辭離開。

披著件大氅,提著件大氅——借給薛蟠那件——乘著酒興正邁步向前,就覺著身後似乎有人跟著。

回頭望去,卻又不見人影。

這深宅大院的,總不會有人敢來打他焦大爺的悶棍吧?

焦順暗中提高了警惕,又悄悄把那包著大氅的包袱拴在了小臂上,準備一旦敵人亮出兇器,就拿這東西當盾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