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第2/3頁)

這場手術的成功,讓省城醫院上上下下的醫護人員都很高興,柳老先生也答應了,由醫院選派三名醫生去跟他學習針灸鎮痛的技術。

針灸這門學問如果要學到精通,那肯定是需要花大量的時間深入鉆研的,可如果僅僅是學習做手術時起到麻醉作用的那一部分,其實也是花不了多少時間的。

林辰歆當機立斷地決定,她也要學。

學會回去對陵川醫院的幫助也是很大的。

不好意思占用省城醫院這邊醫生的名額,林辰歆特地去找了一趟院長,請他能不能幫自己跟柳老先生說情,讓他多收一個人。

同時為了表示誠意,她自己也親自登門拜訪柳老先生的萬和堂,在柳老先生坐館的中醫館裏幫忙當了一天的藥僮,終於打動了柳老先生,答應增加一個名額,讓她也來旁聽。

培訓時間定在周末,也就是一天後,林辰歆匆匆忙忙回了一趟陵川,跟張院長說了這個事,張院長聽了自然是萬分支持。

然後她還特地把沈爺爺送給她的那套金針也帶上了。

金針再珍貴,那也是要在使用中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如果只是珍藏在家裏,那才是珍寶蒙塵呢!

周六早上,林辰歆跟省城醫院參加培訓的另外三名醫生,一大早準時出現在了萬和堂的門口,沒想到居然在這裏又遇見了白曜華。

那天在譚耀國的病房裏遇見白曜華之後,林辰歆再去看譚耀國的時候,又聽他說了一些關於這個白曜華先生的事。

這白曜華還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就已經繼承家業,是M國一家私立醫院的院長了。

不過他雖然是西式醫院的院長,卻有著一顆弘揚中華傳統中醫事業的心。

這次回來跟譚耀國聯系上,就是想在國內挑選一批效果好的中成藥出口到M國去打開銷路的。

當時林辰歆還覺得有些奇怪,問了一句:“中成藥在M國真能賣得出去嗎?”

在她的印象裏,哪怕是在後世,國外對於中醫藥的接受程度也是不高的,更何況是這個時候呢!

然後譚耀國說,他其實也有這個疑問,但按照白曜華的說法,確實,外國人目前來說是不太能接受中醫藥,但為數不少的海外華人對這方面的需求量卻還是很大的。

目前他主要是先滿足這部分海外華人的需求,然後再慢慢謀求更大的發展。

最後譚耀國還感嘆,說起來這白曜華也是出身於中醫藥世家啊,可惜由於歷史因素造成的種種原因,丟失了家學傳承,他本人學的也是西醫。

卻一直沒有忘本,也算是十分難得了。

既然知道了這白曜華跟中醫的淵源,那他會出現在萬和堂,也就很正常了。

林辰歆微笑著跟他打招呼:“白先生您好,又見面了。”

其他醫生聽見這個稱呼便十分好奇,於是又是一輪互相介紹,也相互知道了大家來萬和堂的目的。

原來白曜華是特地慕名過來找柳敬益老先生打聽解放前中醫行業一些舊人的情況的。

柳老先生是個講原則的人,既然是他先跟醫院這邊約好,而白曜華是自己找上門的,甭管他什麽身份,他也肯定是要先招待醫生們,讓白曜華先在一旁等著的。

白曜華聽說他們是要上課之後,主動提出,可以給他們當模特,在真人的身體上認穴位,總比看圖或者在模型上認效果要好得多。

白曜華的態度十分誠懇:“我從小就極為仰慕中醫學,只可惜身在國外,一直沒有什麽學習的機會,如今能為中醫學的發展貢獻自己一點微薄的力量,也算是滿足我的夙願了,請柳老先生成全。”

既然他都這樣說了,柳老先生也就不客氣地把他一起帶了進去。

這是萬和堂裏面一間平時用來給病人做針灸治療的靜室,裏面有兩張鋪著雪白床單的病床。

還有一個原本準備著授課用的等比例人形木偶,不過既然現在有真人志願當模特了,人偶就用不上了。

既然都是醫生,能被選出來參加這個培訓,肯定都是對這方面有一定了解的,來之前也都做過功課。

因此一些關於針灸的基礎知識就不用浪費時間多說了,這一次主要是學習認穴位和用針的基本手法。

白曜華一直非常配合,主動躺在床上解開衣服讓大家上手觸摸辨認穴位,態度太過懇切,以至於大家都忘記了他愛國華僑的身份。

接下來該講解針法了,柳老先生讓人送上來一套普通的銀針,讓大家都親自拿在手上感受一下。

不過大家都說自己早有準備,紛紛拿出了自己帶來的針具。

林辰歆也拿出了一個精美厚重的紫檀木盒子。

其實她把這套金針帶過來的時候並沒有想太多,只是覺得物盡其用嘛,可現在看到大家手中那簡單的木盒子,才意識到自己似乎太高調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