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章 胡天八月既飛雪(第2/2頁)

柴令武在這個時候捂著自己的屁股,呲牙咧嘴的在給自己叫屈。

李元吉冷冷的瞥了柴令武一眼道:“就憑我是你舅舅,就憑你的官我想給就給,想收回來就收回來,你有意見嗎?”

柴令武當然有意見了,但是不敢說,只能捂著屁股,耷拉著腦袋,仍有高侃將他拖走了。

在高侃將柴令武帶遠了以後,李元吉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陷入到了自我懷疑當中。

到底是大唐的人不正常,還是我不正常?

怎麽大唐的人一個個都不把人命當回事,一個個似乎都把生死看淡了,把其他族類的人看成了牛馬。

估計在他們心裏,也不介意被其他族類的人看成牛馬。

這就是封建王朝嗎?

這麽殘酷,這麽現實?

……

在李元吉發動了長城以北所有人開始儲備草料以後,在數量龐大的牛羊馬匹許諾出去以後,各個聚集地,各個輜重堆積地的草料與日俱增。

為了得到朝廷賞賜的牛羊馬匹,百姓們幾乎卯足了勁,帶著全家人在割草。

各個聚集地主事的唐人,幾乎是用鞭子抽著所有的奴隸在晝夜不歇的割草。

然後朝廷所需要的草料,僅僅有了大半個月就收集的差不多了。

據在各個聚集地巡視的李靖和蘇定方說,這一次加班加點的搶割草料,足足折損了上萬名奴隸。

其中大部分都是被聚集地的唐人給折騰死的。

以前是突厥人折騰他們,如今他們翻身做主人了,他們也開始用突厥人折騰他們的方式折騰起了突厥人,有些人的手段甚至比突厥人還過份。

李靖和蘇定方都覺得他們這麽下去不對,所以提議讓中書下一道政令,讓各個聚集地的唐人收斂一些,不要輕易的折辱手下的奴隸,更不能輕易的打殺手底下的奴隸。

李靖和蘇定方的建議送到了雍王行轅內以後,李元吉直接轉呈給了中書省。

李靖和蘇定方要的既然是中書省的政令,那就由中書省去辦好了,他不用多費心。

反正朝廷每年發給中書省各個官員的俸祿也沒少過,該他們做事的時候,自然得把他們拉出來用一用。

不然的話,朝廷養他們幹嘛。

“呼……”

當一陣清冷的冷風從西突厥吹到靈州的時候,草原上一夜之間進入了冬季。

大雪毫無征兆的就落了下來。

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裏面描述的場景是真的,胡天真的到了八月就開始下雪了,並且還下的很大,風更像是刀子在剮一樣,冷的出奇。

李淵就是在這樣一個天氣裏,帶著幾乎半個長安城的勛貴抵達了靈州。

李元吉在得知李神通沒阻止的了李淵,還是讓李淵來了以後,很無奈,一大早就帶著所有人趕到了行轅外的官道上相迎,一直等到傍晚的時候,李淵一行才出現在官道上。

李淵一行人的隊伍很龐大,站在前頭,看不到後面,李淵到底帶了多少人,不仔細的去隊伍裏數數的話,很難弄清楚。

不過那顯眼的龍攆,顯眼的王攆,顯眼的王旗倒是能輕易的數的過來。

除了李淵的龍攆和龍旗外,還有足足三十多座王攆,三十多面王旗,還有各色行軍道總管的旗幟,還有各式各樣的金瓜、銅錘、斧鉞、劍班、鼓樂等儀仗隊一大堆。

“看這架勢,這是把長安城裏的人都帶過來了吧?”

褚遂良年紀小,沒見過皇帝‘全副武裝’出動,更沒見過皇帝帶著一堆王公擺開了所有的儀仗集體出動。

所以他被李淵以及一眾王公們所擺出的架勢給深深的震懾到了,嘴張的特別大,像是吃了好幾個蛤蟆,眼瞪的也特別大,像是第一次見世面一樣。

“這才哪到哪兒啊,還不至於!”

李元吉淡然笑著,評價了一句。

李淵擺出來的場面是大,也挺宏偉,挺霸氣,挺帶勁的,但算不得是大場面,他還見過更大的場面。

比這更宏偉、更霸氣、更帶勁。

所以李淵擺出的這個陣仗嚇不倒他。

李淵要是能招來幾萬的兵馬,來一場盛大的閱兵式,那他倒是能小小的震撼一下。

畢竟,沒有鋼鐵叢林的閱兵式,對他這個見過鋼鐵叢林閱兵式的人而言,震撼力度真的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