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五日千裏(第2/2頁)

李元吉點頭道:“我正是因為有這個考量,所以在猶豫要不要答應李世勣的請求。”

李世民這個時候已經思量出一些眉目了,沉吟著道:“要不就先答應李世勣,讓他先領兵出擊,等他到了鄯善,需要兵分三路的時候,讓他等等阿史那思摩他們。

又或者讓李世勣不要管阿史那思摩他們,想怎麽打怎麽打,我們這邊直接給阿史那思摩傳令,讓阿史那思摩帶著人從金山進入西突厥,配合李世勣在西突厥的西北兩面夾擊阿史那社爾。

反正,依照李世勣所說,我大唐此次兵進西突厥,最難對付的敵人就是阿史那社爾。

所以不論是讓阿史那思摩沿著李世勣的腳步進軍,還是直接從金山進入西突厥,最後都得配合李世勣在西突厥的西北對陣阿史那社爾。

所以我們只需要確保李世勣在抵達西突厥西北的時候,阿史那思摩也在就好,剩下的怎麽安排都行。”

李元吉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道:“你更傾向於最後一種對不對?”

這兩種安排都有利弊,前者能在進軍的過程中給李世勣打輔助,必要的時候還能給李世勣做墊背的,但弊端也大,那就是對輜重的需求會很大。

畢竟,李世勣本身領著八萬多精兵,阿史那思摩再率領三個兵團,共計十五萬人跟李世勣湊在一起的話,那麽每天所需要的輜重將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以現在靈州輜重隊伍的運輸力來看,倒是勉強能供應,但是戰線一旦拉長了,尤其是在兵分三路以後,需要從敦煌進入沙漠,再穿過沙漠邊緣進入高昌的時候,那就供應不上了。

畢竟,如今靈州的輜重隊伍,只承擔著給大唐將士運輸輜重的職責,並沒有承擔給突厥兵團運輸輜重的職責。

突厥兵團現在所配備的輜重、軍需,只有一些已經發配他們的兵甲,以及一些被充作了口糧的牛羊,由他們自己攜帶和驅趕。

按照最早的戰略設想,是準備讓突厥兵團頂在最前面的,所以他們根本看不到大唐將士們會拿到的輜重,以及所能享受到的待遇,所以不會產生什麽分歧的。

但一旦讓他們走到了大唐將士們身後,讓他們看到了大唐將士們拿到的輜重,享受到的待遇以後,他們一定會覺得不平衡,一定會鬧事的。

所以一旦采取了前一種的安排,就必須給突厥兵團也提供一定的輜重。

在這種情況下,靈州的輜重隊伍就要肩負起給突厥兵團運輸輜重的職責。

而突厥兵團的人數是李世勣所擬定的右路軍的三倍,所以輜重壓力也會乘以三。

以靈州如今的輜重隊伍的運輸力,根本承擔不了。

所以按照前者的安排來安排的話,大唐還需要擴大輜重隊伍,大唐所需要面對的壓力,所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也會成倍數增長。

而後者對大唐的輜重依賴並不大,甚至可以說是完全沒有依賴,畢竟,讓阿史那思摩從金山進入西突厥的話,阿史那思摩不可能在路上碰見李世勣,更不可能看到大唐將士們所享受的待遇。

不僅如此,阿史那思摩在進入西突厥以後,還可以輕松的跟李世勣形成兩面夾擊的勢頭,這樣一來,征討阿史那社爾也會容易一些。

至於弊端嘛,就是阿史那思摩等人沒辦法及時的出現在李世勣身後給李世勣幫忙,也沒辦法做李世勣的墊背的。

不過,從目前西突厥的局勢看,李世勣在進入高昌之前,幾乎不會遇到什麽特別厲害的抵抗,所以需要用到阿史那思摩的幾率不大。

所以兩相比較,後者明顯更具優勢,更值得被采納。

李世民在聽到問話以後,毫不猶豫的點頭道:“不錯,我更傾向於後者!”

李元吉點點頭,也沒有再猶豫,直接下令讓任瑰草擬文書,讓李世勣率先率軍出擊,同時讓任瑰更改了給阿史那思摩、阿史德思恩、執失思力的文書,讓他們放棄之前定好的行軍路線,改為趕往金山,從金山進入西突厥,配合李世勣對阿史那社爾形成兩面夾擊之勢。

任瑰是兵法大家,深知軍令以簡短為佳,所以僅僅用了百字就寫好了兩道文書。

並且呈到了李元吉面前由李元吉閱覽。

李元吉大致掃了兩眼,確定了任瑰所寫的跟他的意思相吻合以後,就立馬讓趙成雍派人送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