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章 請殿下出手!(第2/2頁)

這從世家豪門不承認李氏的血統是漢人血統就不難看出。

所以這個時代的人秉持的都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理念,根本信不過其他民族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勣會說出這種話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李元吉是知道歷史的,知道阿史那思摩、執失思力這些人在歸順了大唐以後都會效忠於大唐的,所以他也知道李世勣的話偏駁了。

非我族類,是得防備著點,但遇到了那些能拿生命效忠於我族類的,還是得給予一些善意。

畢竟,這些人能頂住世俗的一切壓力,效忠於另一個族類,真的不容易。

這些人不僅會被自己的同族看不起,也會被效忠的族類看不起,你再不對他好點,他是會後悔的,也會寒心的,其他族類的人看到了他這個例子,也會拒絕歸降的。

所以必須樹立起一些標杆,並且給那些用生命效忠於大唐的異族人一些公正一點的待遇。

“你這話就有些偏駁了,像是新平郡王,我還是很信任的,也值得我信任。”

李元吉語重心長的對李世勣道。

李世勣也不是什麽執拗的人,明白什麽叫做政治正確,點著頭道:“臣承認新平郡王殿下值得殿下信任,但新平郡王殿下只是一個特例,殿下不能因為他的存在,就覺得所有的突厥人都值得信任。

臣不認為將軍國大事寄托於突厥人是一件好事。

臣也不認為我大唐應該將手裏的刀把子交出去。

臣始終堅信,刀把子只有握在我們自己手裏才最穩妥。

臣也始終堅信,惟有我們自己人才最值得信任。”

李元吉贊成李世勣這話,不過這不代表他會因為這話就下場去跟尉遲恭等一眾將校比試。

“那你就另想一個妥善的辦法來解決此事吧。”

李世勣張了張嘴,一臉苦笑,合著他一番話都白說了。

李世民看出了他的窘迫,略微思量了一下後,感慨著看向李元吉道:“元吉啊,我知道你顧慮什麽,但有時候就得亮一亮拳腳,唯有如此,別人才會知道我們有資格坐在現在這個位置上。

也唯有如此,才能震懾住一眾宵小,讓他們收起他們那點微不足道的覬覦之心。”

李元吉白了李世民一眼道:“你話說的倒是好聽,那你去啊?”

李世民無語的道:“我要是有你那一身能耐,我早就上場了,何須在這裏勸你?”

不等李元吉開口,李世民又道:“你要是不出手,薛萬均也好,薛萬徹也罷,對上了敬德必死,你信不信?”

薛萬徹不用說了,跟尉遲恭已經比過一場了,不是尉遲恭的對手。

薛萬均的武藝雖然比弟弟強了不少,步戰的話也能跟尉遲恭打幾個來回,但是尉遲恭要是選擇馬戰,並且還選擇比拼馬槊的話,那薛萬均有九成九幾率會被尉遲恭擊敗。

而且尉遲恭是一個牛脾氣上來了,不管不顧的人。

真要是跟薛萬均打出了真火,那極有可能會一招結果了薛萬均。

至於剩下的薛氏兄弟以後會不會報復,尉遲恭脾氣上來了,還真不一定在意。

畢竟,依照歷史上的記載,尉遲恭可是一個脾氣上來了,敢當著李世民的面打李氏皇族的人,並且還把人眼睛給打瞎了。

由此可見,尉遲恭脾氣上來了到底有多瘋狂。

李元吉不得不承認李世民這話戳到他軟肋上了。

薛萬均也好,薛萬徹也罷,都是他當初從羅藝手裏要來的,也是最早跟隨他的一批人,更是他的心腹,並且對他忠心耿耿。

他們有性命之憂的話,他還真不能裝作視若無睹。

而且,薛氏五兄弟中,薛萬均和薛萬徹的政治智慧,以及為人處事的智慧,算不上是最好的。

他們在很多時候做出的決定,都不一定是明智的,也不一定是他們心裏想要的。

所以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兩個因為錯誤的決定而去死的話,他也有些於心不忍。

畢竟,聰明人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即便是賠上了性命也是自找的,也許賠上性命還是聰明人最想要的結果,但憨子們做了錯誤的選擇,賠上了性命就顯得有些冤枉,因為他們可能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因為什麽死的。

所以遇到了憨子做了錯誤的決定,能回護的話還是得回護一二的。

薛萬均雖然不是什麽憨子,但也不是特別聰明的人,薛萬徹則是純憨子。

所以身為他們效忠的對象,身為他們的主公,在他們有難的時候,必須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