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九章 阿史那必勒背後的高人(第2/2頁)

而這些戰術不可能是他父親蘇尼失教給他的,因為蘇尼失本人都不會這些戰術,不然的話,在綏州、延州,以及慶州戰場上也不會被打的那麽慘,更不會在跟頡利爭鋒的時候,屢屢處在下風,還需要大唐派人過去做指導。

所以必然是一個漢人在給阿史那必勒做參謀。

“是誰?!”

李世民聽到李元吉已經猜到了阿史那必勒背後的高人是誰了,趕忙追問。

李元吉板起臉冷哼道:“難道你沒發現我們在征討頡利的過程中,頡利手底下少了一個人嗎?”

李世民一愣。

李元吉接著道:“準確的說是一群人!”

李世民這下反應過來了,下意識的皺起眉頭道:“你是說前隋逃往突厥的那些舊臣?”

李元吉點頭道:“不錯!”

前隋逃往突厥的人一直依附在頡利帳下,並且還在義成的支持下,以楊政道為首組織了一支漢突混雜的雜牌軍。

可在大唐征討頡利的過程中,以楊政道為首的這一支雜牌軍只是在最初期的時候晃蕩了一下,在頡利兵敗陰山,並且丟下涉谷、哥舒翰、仆固部大酋逃了以後,這一支雜牌軍就不見蹤影了,就像是消失了一樣,再也沒有露頭。

李靖、李世勣、侯君集、謝叔方等人在征討頡利麾下其他部族的時候也沒有見到他們的身影。

夷男、黃頭等人配合著李靖和阿史那思摩一起圍攻頡利、欲谷、阿史那社爾的時候,也沒說過見過楊政道領著他手底下的雜牌軍逃往了西突厥。

所以,這支雜牌軍必然是在頡利、梁師都相繼敗亡之際,逃往了蘇尼失部,加入到了阿史那必勒的帳下。

畢竟,楊政道的這支雜牌軍在突厥算不上什麽大勢力,甚至都可以說不入流,並且他們還是無根的浮萍、無源的流水,他們僅憑自己是沒辦法在草原上立足的,他們必須找一個大勢力依附。

在頡利敗亡、梁師都也敗亡了,他們又沒逃往西突厥的情況下,他們能依附的只有蘇尼失部。

“所以阿史那必勒背後的高人是楊政道?!”

李世民眉頭一瞬間皺的更緊了,提到楊政道名字的時候,有種咬牙切齒的感覺。

楊政道一個漢人,幫著異族人欺負漢人,簡直就是族奸、國賊,任何一個漢人知道了他的行徑以後,都會咬牙切齒。

李元吉點著頭道:“八九不離十……”

李世民咬著牙,惡狠狠的道:“這個惡賊真該死!”

李元吉很想跟著罵一句,可話到了嘴邊卻沒有罵出口,而是長嘆了一聲,滿臉苦澀的道:“說起來,這裏面也有我的責任……”

李世民一下子愣住了,側過頭不解的道:“跟你有什麽關系?難道是你慫恿楊政道去蘇尼失部的?”

李元吉搖著頭道:“那倒不是……”

李世民更加不解了,滿臉疑惑,又有些不耐煩的道:“那是什麽?”

李元吉難以啟齒的苦笑著道:“二哥難道忘了,此前我大唐曾派人去幫蘇尼失部跟頡利作戰?”

李世民一瞬間明白了,張了張嘴,神情極其精彩的道:“你是說阿史那必勒通過這件事認識到了他們突厥人的短板,重視起了我漢人,這才有了楊政道幫他出謀劃策的事情出現?”

李元吉攤開手道:“不然呢?要知道,在李世勣等人去突厥之前,突厥可從沒有重用我漢人的例子。頡利即便是給了楊政道不小的身份以及不低的地位,也沒有讓楊政道幫他出謀劃策,主導他所指揮的戰事。”

這裏說的出謀劃策,指的是戰略上的出謀劃策,而不是戰術上的。

在戰術上,頡利偶爾還是會聽一聽楊政道的建議,並且采納楊政道的建議。

但是在大方向上,頡利從不上楊政道插手,更沒有采納過楊政道的任何建議,甚至連麾下的嫡系兵馬,以及其他突厥部族的兵馬,也不讓楊政道染指。

需要楊政道出力的時候,也只會派楊政道去充任個類似於參軍的角色,又或者讓楊政道帶著他手底下的那支雜牌軍上戰場。

所以說楊政道之所以能成為阿史那必勒背後的高人,是受了大唐的影響,並不是無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