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七章 圍三闕一(第2/2頁)

先不說大唐腹地的各方兵馬了,就是邊陲上的守軍,他也不一定拿得下。

因為在形成了圍三闕一之勢以後,李元吉會調李神符、李道宗兩個人鎮守大唐和蘇尼失部接壤的邊陲。

以李神符和李道宗的能耐,再加上殷開山從旁輔佐,阿史那必勒想突破大唐的邊防很難。

“我原本想在這裏等到李靖回來以後再走的,不過以如今的天氣,恐怕已經等不下去了,所以過幾日我們就動身。”

面對李世民的疑問,李元吉感慨著說。

如今正值北方最冷的時候,地處在北方北面的突厥就更冷,不僅凍的人不敢出帳篷,時不時還飄鵝毛大雪。

而鵝毛大雪一下,就是好幾日不停。

各處的道路都被大雪給覆蓋了。

舊的大雪還沒有消融,新的大雪又飄飄灑灑的落下來了。

在這種情況下,李靖是不可能帶著大軍,以及他繳獲到的大量的牛羊馬匹返回中軍大營的。

所以再等下去也沒什麽意義。

估計到了明年開春的時候,李靖才勉強能回營。

不過,李靖回不了營,不代表他不能帶著大軍長途跋涉的到蘇尼失部的領地去作戰。

李靖回不了營,是被大量的繳獲給拖累了,不是被大雪封路給拖累了。

在大雪封路期間,牛羊是沒辦法長途跋涉的趕路的,但人和馬匹還是可以動一動的。

李靖也可以丟下那些牛羊暫時讓阿史那思摩,又或者仆固部大酋,以及阿跌部大酋幫忙看著,自己先率領大軍返回大營。

但等到明年開春以後,他再派人去接收那些牛羊,那恐怕就不是現在這個數了。

畢竟,突厥人也是人,也有貪念,面對數量龐大的牛羊,也會生出覬覦之心,而這種覬覦之心會引發很多事端。

比如造大唐的反,並且叛出大唐。

阿史那思摩也好,仆固部和阿跌部的大酋也好,都是新降,其忠誠與否,誰也不敢保證。

所以必須有人盯著,有大軍鎮著才行。

這也是李靖不能先率領大軍返回大營的原因之一。

至於說去蘇尼失部作戰嘛,那就不需要擔心這個了。

到時候阿史那思摩、仆固部大酋,以及阿跌部大酋都在征召之列,大家都去蘇尼失部作戰了,有人想反叛也反不成。

“那就收拾收拾東西跟薛萬徹一起動身吧,我們得盡快趕路才行,不然等再下幾場大雪,我們趕到朔方城的時候,恐怕就到一月了。”

李世民感嘆著說。

李元吉搖搖頭道:“不行,我們不能跟薛萬徹一起去朔方城,我們還得去一趟代州才行。”

李世民愣了一下,思量著道:“你是要圍三闕一,並且闕一的缺口就設在代州,所以要去監察代州的邊防?”

李元吉也沒有隱瞞,點點頭道:“是!”

李世民微微皺起眉頭道:“用圍三闕一的辦法來征討阿史那必勒倒是沒什麽問題,可將缺口設在代州,是不是有些冒險了?”

阿史那必勒一旦率重兵從代州的缺口突圍而出,殺入大唐,那對太原府、河北道兩地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

以往突厥人殺入大唐,那都是雞犬不留。

阿史那必勒狗急跳墻之下殺入大唐,只會做的更過分。

畢竟,在他選擇逃入大唐的那一刻,他就已經走到窮途末路上了,他已經不需要再在乎什麽人言、道德、禮法之類的東西。

可以幹一切想幹,或者以前想過卻沒敢幹的事情。

而太原府和河北道兩地,已經遭受了多次兵災了。

太原府還好,因為是大唐的龍興之地,有政策方面的傾斜,所以快要恢復生機了,但河北道不行,還在恢復當中,雖說也有政策方面的傾斜,但力度並沒有太原府那麽大,再加上有世家從中作祟,所以還沒有恢復生機。

按理來說,河北道的生機恢復了,對世家也有好處。

可世家似乎不在乎河北道的死活,也不在乎河北道百姓的死活,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只在乎自己能不能在一場場變革中獲取最大的利益。

什麽國破家亡之害,歷朝歷代的世家們似乎沒幾個在乎過。

偏偏,他們對外發聲的時候,還總是一副為百姓謀福,一副為民請命的樣子,更重要的是,百姓們居然還信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