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三章 度日如年的房玄齡和安修仁(第2/2頁)

中原就是這麽形成的。

而在疆域達到了一定的界限,現有的交通已經無法滿足統治所需的時候,新的交通方式,會應運而生。

比如秦之馳道。

如果新的交通方式遲遲沒有應運而生的話,那麽新的統治方式也會出現。

比如忽必烈分封的四大汗國。

所以,漢人能不能遍及全球,征服世界,問題不在科技上,也不在交通上,而是在思想上。

如果打破了思想上的這個禁錮,讓漢人走出去,那麽漢人有的是辦法遍及全球、征服世界。

無論是效仿虞夏商周的分封方式去慢慢的消化融合,還是效仿元朝建立一個個獨特的政體去統治這些地方,都可以幫助漢人遍及全球、征服世界。

如果這兩種辦法沒辦法滿足漢人所需的話,自有掌權者或者大賢會想出新的辦法。

中原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上,統治國家的方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直在變化。

從最開始的郡縣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三省六部制,再到內閣制等等等等。

都在不斷的變化,不斷的根據統治的需求,做出調整。

所以漢人一旦走出去了,一定能想到符合統治所需的統治方式,又或者制度。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不是漢人走出去的障礙,唯有思想才是。

李元吉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打破這種思想。

而打破這種思想不能用鼓吹的方式,也不能用向誰誰誰陳述、宣傳的方式。

因為在這個時代沒人會認可,也沒人會理解。

所以必須用最傳統、最簡單的方式來打破。

那就是直接去做。

等做成了,所有人都看到好處了,分享到好處了,再告訴他們其中的道理,並且引領著他們一起去做,他們才會蜂擁而至。

畢竟,再多的大道理,再鼓舞人心的宣講,也沒有實實在在的好處來的管用。

你不管是學這個也好,講那個也罷,都不如打土豪分田地來的實在。

結果嘛……自然不言而喻。

……

隨後半個月,李世民不知道是被懟自閉了,還是還在生悶氣,一直沒有露頭,李元吉也沒有上趕著去跟他鬥嘴,而是忙忙碌碌的簽起了字。

李世勣建立聚集地,分散安置百姓,給百姓分羊分牛分馬,都需要他簽字。

李靖、李神符、謝叔方、李君羨、侯君集等人打了勝仗,又征服了一些突厥部族,核功的文書,以及一應的賞賜文書,也需要簽字。

各個囤放點跟三省和民部交割囤放點裏的牛羊馬匹,以及俘虜的相關文書,也需要簽字。

李元吉完全化身成為了一個簽字機器,瘋狂的在各個文書上揮毫著自己的大名,以及自己的各種意見。

而在簽字之余,還要關注吐谷渾、梁國、大賀氏聯盟三處戰場的戰事。

吐谷渾那邊,慕容順已經正式對自己的兄長達延芒結波宣戰了,宣戰的口號是‘統一吐谷渾,再造慕容氏’,大唐是作為宗主國,打著幫慕容順清剿叛逆,幫慕容氏復國的旗號參戰的。

所以參戰的不僅有慕容順的兵馬,也有大唐的兵馬。

而在這中間,大唐是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的,不僅主導著所有的戰事,甚至連慕容順手底下的三萬吐谷渾騎兵也得聽從大唐的調遣,配合大唐的兵馬作戰。

李淵、屈突通、李高遷等人,在征討達延芒結波這個吐谷渾逆賊,幫助慕容順‘復國’的過程中,逐漸的放開了自我。

以前一些敢想不敢用的戰略戰術,都被他們用上了。

各種花裏胡哨的操作層出不窮。

什麽火牛陣、火羊陣、火馬陣,屢次出現在大唐和吐谷渾對陣的戰場上。

房玄齡和安修仁被李淵等人的這種騷操作驚的是心驚肉跳,幾乎是一日一書,請求李元吉趕緊把他們調走,不然他們怕自己活不過今年。

尤其是安修仁,作為大唐名義上的隴右道行軍總管、作為大唐名義上征討吐谷渾叛逆的主帥,那真是度日如年。

每天一睜眼就有好幾個老頭子圍著他,指點他如何排兵布陣,如何作戰。

他完全不能發表自己的主見,也完全不能主導這場名義上是由他指揮的戰事。

更重要的是,他明明不能有自己的主見,也不能主導這場戰事,偏偏他還得有自己的主見,還得主導這場戰事。

這是為什麽呢?

因為老頭子們每次指點完了他以後,都會問他怎麽想,準備怎麽做。

他不回答還不行,因為打頭的是一個不願意透露性命,但他全家,乃至三族也惹不起的人,幫兇還是他安氏家主,也是他大哥安興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