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章 突厥驚變,大唐的聲音(第2/2頁)

這種操作,堪比衣冠南渡啊。

有五胡亂華,衣冠南渡這種例子在前,突厥人還這麽搞。

果然是沒文化,真可怕啊。

李元吉笑著感慨道:“雖然叛逃的晚了一些,也恰到好處了一些,但怎麽看怎麽讓人啼笑皆非啊。”

突厥的薛延陀、回紇等部早不逃,晚不逃,偏偏挑這個時候逃,這已經不是割頡利大動脈了,這是在頡利心口上紮了一刀。

頡利,乃至頡利所統禦的突厥諸部,如果此次不亡,那簡直是沒有天理啊。

“什麽晚了一些?”

李世民不解的問。

當然是薛延陀和回紇叛逃的時間晚了啊。

歷史上他們可是武德九年就叛逃出突厥的,而現在已經過了武德九年了。

不過,這話李元吉沒辦法跟李世民說,只能應付道:“沒什麽……你說這下蘇尼失總該表態了吧?”

李世民愣了愣道:“你是說,蘇尼失之所以遲遲不肯表態,就是在等這件事發生,他知道這件事會發生?”

李元吉點頭道:“如果他不知道這件事會發生的話,那麽在此之前他為何遲遲不肯表態呢?二哥總不會以為他真的犯了蠢吧?”

李世民就像是沒聽到最後一句話一樣,繼續說道:“看來突厥內部早就橫生間隙,我們此次征討突厥,反倒成了一個導火索。”

如果突厥內部沒有橫生間隙的話,蘇尼失又怎麽可能提前知道薛延陀和回紇等部要叛逃呢?

蘇尼失說不定早就知道了薛延陀和回紇等部跟頡利已經離心離德了,甚至在分裂突厥的時候,還有可能拉攏過他們。

所以他才會如此精準的判斷出薛延陀和回紇等部會在這個時候叛逃。

李元吉評價道:“頡利有些自私自利了,如果他繼位以後,稍微對蘇尼失、阿史那社爾、阿史那思摩、薛延陀部大酋、回紇部大酋好一些。

也不會淪落到現在這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如果說薛延陀、回紇等部背叛頡利是為了生存的話,那麽蘇尼失、阿史那社爾、阿史那思摩背叛頡利,就真的是頡利自作自受了。

他不重用蘇尼失三人,打壓蘇尼失三人,從上位者的角度看,其實沒什麽錯。

但是他在不重用蘇尼失三人、打壓蘇尼失三人的情況下,沒有收繳他們的兵權,沒有將他們手裏的勢力整合在一起收為己用,那就是他的錯。

不重用也好,打壓也罷,要麽不做,要做就得做徹底。

做個不上不下,那不是自己找罪受嘛。

如今被反噬,那也是他自己活該。

“你下一步準備怎麽做?”

李世民側頭問。

李元吉笑道:“你不應該問我下一步準備怎麽做,你應該問李靖下一步準備怎麽做。不過,我雖然猜不到李靖下一步會做什麽,但我猜李靖現在已經很郁悶。”

準備了許久,忙活了許久,爭搶了許久,才爭得了征討突厥的機會,謀劃好了征討突厥的所有計劃,並且親率十數萬大軍出征,眼看著馬上就要功成名就,名留青史了。

結果還沒等到發力,敵人自己就先亂了。

李靖要是不郁悶的想吐血那就怪了。

雖說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可無赫赫之功的也無赫赫之名啊。

人生在世,不追名逐利,那還混什麽官場,去太白山隱居,跟孫思邈一起當道士好了。

那樣不僅清凈,還能長壽。

“我估計不止李靖會郁悶,其他人一樣也會郁悶。”

李世民忍俊不禁的說道。

此次參與征討突厥戰事的將校,那都是從同僚手中爭取到的機會,一些人跟同僚撕破了臉,一些人跟同僚上演了全武行,還有一些人曬出了父親、祖父等老一輩的老臉。

如果到頭來什麽也撈不到的話,那肯定得郁悶。

“為了避免他們悶出病來,我決定給他們加加擔子。”

李元吉緩緩站起身,笑著說了一句後,對趙成雍吩咐道:“傳令給李靖,讓他放開了手腳打,不必想其他的,該是他的功勞,一份也不會少。

傳令給蘇定方,命令他不用再聽從李靖的命令了,可以全軍壓上,給我蕩平梁師都。

命李大亮、龐玉、安修仁,即刻向大賀氏、吐谷渾下發招降文書。

他們若願降,可為我大唐藩屬,若不降,命他們征滅之。

順便告訴他們所有人,我要上述的這些地方,入冬之前只剩下一個聲音,那就是我大唐的聲音。

誰要是做不到,提前告訴我,我派人去接替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