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七章 腹黑的李世民(第2/2頁)

所以他們即便是敗於我們之手,依然有跟我們回旋的余地。

他們縱然是臣服於我們,也不可能賭上一切跟我們去西方。

其次,倭國身處在海外,以我大唐目前的造船技藝,很難造出足夠的大船去遠征倭國,所以想帶上倭國所有人去西方,也不現實。”

李世民皺眉道:“可我們所熟知的國朝當中,只有倭國人擅長遠洋,沒有倭國人協助,我們可難從林邑哪裏打開局面。”

李元吉哭笑不得的道:“可你在沒辦法將人家徹底征服的情況下,讓人家拖家帶口的去給我們做死士,也不現實啊。

不說蒙舍詔和倭國了,就是即將被我們攥在手裏的突厥,我們也很難將人家舉族挾裹著去西方。”

李世民不屑的道:“蒙舍詔、倭國,豈能跟突厥相提並論。”

這倒不是李世民小遜蒙舍詔和倭國。

而是蒙舍詔和倭國的實力就算加起來也不如突厥。

李元吉搖搖頭,失笑道:“話雖如此,可人家占據的地方好啊。一個在叢林深處,一個在大海深處。無論是哪一個,都不是我們輕易能夠征服的。”

蒙舍詔和倭國之所以能夠一直長存下去,不是中原的王朝不給力,而是人家占據的地方好。

他們要是沒在叢林深處,沒在大海深處的話,早就不知道被中原王朝給覆滅多少回了。

所以,不是中原王朝不想剿滅這兩個地方,也不是中原王朝沒實力剿滅這兩個地方,而是人家占據的地方真的是得天獨厚,占據著絕佳的地利優勢。

李世民想拉著人家一起去西方,明顯是看中了蒙舍人的鉆林子的本事,看中了倭人航海的本事。

可在大唐沒辦法輕易征服人家的情況下,你看中了人家的本事又能怎樣?

你拿不下人家,沒辦法將人家踩到腳底下蹂躪,人家就不可能對你唯命是從。

“笑話,蒙舍詔只不過是占了毒蟲猛獸的便宜,占了瘴氣的便宜罷了。可毒蟲猛獸也好,瘴氣也罷,都不是不能解決的。

昔日馬援馬伏波征討西南,也沒見被毒蟲猛獸和瘴氣所克。

西南諸部還不是臣服在了大漢的腳下。

倭國雖然身處在大海深處,可倭人能來我大唐,我唐人為何不能去倭國?

倭人不是覬覦我大唐的文華,以及各種技藝嗎?

以前我大唐守著、藏著,不肯讓他們學到高深的東西。

現在我們自己打包好了,親自給他們送過去,你說他們肯不肯要?”

李世民冷哼著說。

李元吉愣了愣,失笑道:“那他們肯定肯要啊。”

白送上門的先進知識,誰不想要。

就算得到了以後不珍惜,那也得得到再說。

李世民繼續道:“我們讓他們鍛造幾條大船裝這些文華,他們應該願意吧?我們派遣上萬的匠人去手把手的教他們學各種技藝,他們應該也願意吧?”

李元吉張了張嘴,不知道說啥好了。

大唐豪爽的送上了史無前例的全家桶大禮包,倭人肯定願意接受。

他也大致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

李世民口中的那上萬的匠人,毫無疑問不會是真的匠人,他們肯定是大唐最精銳,並且最熟悉水戰的水軍。

他們扮作匠人坐著倭人鍛造的大船,在倭人的引領下去倭國。

等到了倭國本土以後,他們就會搖身一變,化作最精銳的戰事,將倭國從西推到東。

以倭國如今的實力,一萬大唐的精兵踏上了倭國本土,倭國根本沒有辦法抵抗。

倭國最終的下場只有兩種,要麽被屠空,要麽徹底的臣服。

而從倭人的秉性看,倭人徹底臣服的可能性極大。

畢竟,倭人有認強者做爸爸,喜歡匍匐在強者膝下的傳統。

只不過,要達成這一項成就,所需要耗費的時間是漫長的。

首先,大唐得耗費大量的時間獲取倭人的信任,讓倭人真的以為大唐要送給他們豪華大禮包。

其次,要對大唐的水軍進行長期的操練,讓他們熟悉在海上生活,熟悉在海上作戰。

再次,就是給倭人鍛造大船的時間。

要一口氣送一大堆書,以及上萬大唐精兵過去,再加上倭國的引路人,足足得造上百艘大船才行。

而上百艘大船,以如今倭國的國力,恐怕得耗費很多年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