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彼之蜜餞,吾之砒霜(第2/2頁)

可惜,李世民猜錯了李元吉的想法。

李元吉並不是這麽想的。

在唐人眼裏,西方是朦朦朧朧的,是未知的。

但是在李元吉眼裏,西方的一切都是清晰的。

所以他沒必要去試探。

他只是單純的不想付出太大的代價而已。

畢竟,在這個沒有公路,沒有汽車,也沒有飛機的時代,進入西方的路並不好走。

想走的路多了,需要付出的代價也就大了。

而這種代價,不是現在的大唐能負擔得起的。

所以先借助別人的力量走通一條路,然後再借助別人的力量走通其他路,最後能自己的力量聚集夠了,再用自己的力量穩固這些路才是最好的選擇。

李元吉搖搖頭道:“我沒有這麽想過,我只是不想耗費太大的代價去試路。”

李世民眼睛一瞬間瞪的像是銅鈴,眼中寫滿了‘你知不知道你的話自相矛盾’。

李元吉感嘆著解釋道:“我大唐如今的丁口才勉勉強強達到三百萬戶而已,還不足兩漢鼎盛時期的六分之一,連我大唐的疆域都填不滿,更別提填滿我們即將攻占的突厥了。

所以,我們不可能派遣大量的兵馬去蒙舍詔所在的地方鉆山過林,更不可能派遣大量的兵馬穿過蒙舍詔西方的叢林去征討西方。

所以我們只能借助別人的力量來幫我們窺探西方。

等到別人幫我們探明了西方的情況,幫我們打通了所有的道路,我們可以直接沿著他們探明的路去走。

那時候,我大唐的丁口應該已經恢復到了一個很可觀的數字了。

我們就可以掌控他們幫我們開辟出來的道路,甚至取代他們。

到時候我們才算是真真正正的開始窺探西方。

在此之前,我們只能在背後支持著突厥、吐蕃、吐谷渾,讓他們去西方攪風攪雨。”

李世民的眉頭瞬間皺成了一團,“既是如此,你為何不等到我大唐的丁口恢復了以後再去窺探西方?”

李元吉失笑道:“真到了那個時候,二哥覺得我還有閑暇去窺探西方嗎?”

李世民張著嘴,很想說有,可話到了嘴邊卻沒說出口。

到那個時候,李元吉恐怕都四五十了,雄心恐怕早就被大唐的紛紛擾擾給磨平了,會繼續窺視西方的可能性極低。

此外,到時候李淵恐怕早就駕崩了,李元吉如果人在大唐,勢必會繼承李淵的位置。

即便是李元吉不想,李淵在死之前,也會想方設法的推李元吉上位,滿朝文武也會用盡各種辦法求著李元吉上位。

李元吉在所有人的簇擁下,根本就沒有退縮的余地。

一旦李元吉繼任了李淵的位置,被大唐的所有瑣事拴住,也沒辦法再隨心所欲的行事了。

到時候別說是窺探西方了,就算是想要禦駕親征,也得跟滿朝文武們都好幾回心眼才能得償所願。

所以大唐可以以後再窺探西方,但李元吉不行。

李元吉必須在李淵還活著之前就定好調子,布置好大局,開好頭。

唯有如此,李元吉才不會被李淵給逼回去,被文武們給挾裹著,登上那個位置,鎖在那個位置上。

想到此處,李世民心裏莫名的有點泛酸,也變得復雜了起來。

他和李建成爭著搶著要的位置,為此不惜傷害自己的血親,可李元吉居然說不要就不要,為了達成目的,甚至謀劃起了極其瘋狂的窺探西方的計劃。

這讓他想起了一句話。

彼之蜜餞,吾之砒霜。

人人向往的帝位,人人想要的帝位,在李元吉眼裏不僅不是什麽香餑餑,反而像是虎狼。

有那麽一瞬間,李世民突然覺得,自己是不是膚淺了,是不是胸無大志了。

不然的話,怎麽可能會為了中原區區一隅的地方傷害自己的兄弟侄子、血肉至親呢?

不過,這個念頭剛在李世民腦海中生出沒多久就被他甩出去了。

就是這中原一隅,已經是許多人渴求了一輩子也渴求不到的東西了,他又怎麽能看輕它呢?

遙想當年七十二路反王共同逐鹿,誰不是為了它?

在七十二路反王逐鹿期間,死去了那麽多人,不也是為了它?

他如今都沒得到它,居然敢看不上它,是不是有些狂妄,有些好高騖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