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兵多者勢劣(第2/2頁)

簡而言之就是嚇唬嚇唬蘇尼失和梁師都,順便也嚇唬一下梁洛仁,讓他們都知道,大唐有隨時兵臨他們都城、王帳的實力,他們是繼續跟大唐作對,還是向大唐投誠,他們自己掂量著辦。

蘇定方也不需要人安慰,他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態。

他也是戰場上的宿將了,懂得花無百日紅的道理,也懂得戰場上從來沒有誰能一枝獨秀的道理,所以他也懂得如何給李靖做綠葉。

“臣遵命,只是如此一來,很容易將蘇尼失和梁師都逼到一起去,讓他們攜起手來對付我們。”

蘇定方在接下了命令以後,遲疑著說。

李元吉看向蘇定方,疑問道:“你是想讓他們保持現狀,甚至想挑撥他們反目成仇,然後再逐個擊破?”

蘇定方話裏的意思明顯不是害怕蘇尼失和梁師都攜手,而是希望蘇尼失和梁師都繼續保持現狀,又或者翻臉成仇。

如此一來,他的想法也就不難猜了。

蘇定方點著頭道:“逐個擊破的話,我僅需要三萬兵馬就能達成擊潰他們的目的,可是他們攜手在一起的話,我們最少得五到六萬精兵,外加三萬府兵。

如此一來我們的投入就大了,損耗也就大了。”

打仗這種事情,並不是說兵馬越多越好。

具體的得看情況。

當敵人有十萬兵馬的時候,你也的準備十萬兵馬,才能保證自己不處在下風,你要是準備二十萬兵馬的話,那你就處在了上風。

從氣勢上能壓倒敵人。

但相應的,你所要承擔的錢糧,以及戰損也就大了。

本來是一萬對一萬的戰事,戰敗了以後你可能損失三千到四千人馬。

但如果你投入兩萬兵力,戰敗以後你所遭受的損失可能會超過四千,達到六七千之多。

所以大規模的投入兵力,戰勝了還好說,戰敗了所需要承擔的戰損會成倍數增長。

所以絕大多數統兵的將帥,在出征之前,都會根據敵兵的數量,給出一個合理的出兵數字。

極少有人在得知了敵兵的數量以後,瘋狂加碼的。

歷史上也就白起、王翦、王莽等人喜歡幹這種事。

哦,還有校長,八十萬對六十萬,優勢在我。

這麽加碼聽著固然提起,可前提是出征以後必須的贏,如果輸了,那就萬事皆休了。

像是白起、王翦,帶著遠超於敵兵數量的兵馬出征,幾乎沒怎麽輸過。

所以他們建立了巍峨的大秦。

像是王莽、校長,派人統領著遠超於敵兵數量的兵馬出征,輸過幾陣。

所以導致了全線潰敗,最後丟掉了整個江山。

所以,加碼這種事,有好處也有壞處,而站在一個統治者的角度看,壞處遠遠大於好處。

畢竟,幾萬人的戰事輸了那就輸了,還能從頭再來,但是十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的戰事要是輸了,那就沒有機會再從頭再來了。

還有可能會陷入一蹶不振,亦或者全線潰敗的境地,最後丟掉整座江山。

校長咱們暫且不說他,就拿王莽來說。

王莽就是聚集了新朝數十萬的精兵,在昆陽之戰中敗給了劉秀,然後從那以後整個新朝的局勢就發生了驚天的逆轉。

原本被王莽各種討伐的一個個起義軍,都紛紛坐大,成為了能跟朝廷分庭抗爭,甚至壓著朝廷打的實力。

劉玄和劉秀也因為昆陽之戰,吃的是腦滿腸肥,一下子從新末亂世中三四流的勢力,進階為了一流的勢力,徹底坐大。

所以加碼這種事情,對統治者而言,不是好事。

對將帥而言,也不是什麽好事。

不然的話,蘇定方也不會想著逐個擊破。

只不過,此次跟突厥一戰,大唐已經投入了很多兵力,不敢說超過突厥,也不敢說跟突厥平齊,但至少達到了跟突厥勢均力敵的水平線上。

甚至在兵力比突厥少的情況下,戰鬥力還比突厥高一線。

所以沒必要加碼。

蘇定方手裏所擁有的兵馬,只要能幫李靖完成側翼的戰事,達成李靖所需要的戰略目標就足夠了,沒必要想著去擊潰這個,擊敗那個的。

所以蘇定方的擔心有點多余。

“你想接替李靖,主導征討突厥的戰事?”

這話是李世民聽到了蘇定方的話以後說的。

臉上的神情似笑非笑的,似乎在嘲笑蘇定方不自量力,敢跟李靖爭,也似乎在調侃蘇定方分不清楚自己的位置,想反客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