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 邊市巨變的詳情(第2/2頁)

邊市被襲,邊市內的商賈、貨物被洗劫一空,邊市內的將士們也被屠戮一空,這對蘇定方的打擊很大。

這也是他坐鎮代州期間最大的汙點,是怎麽抹也抹不掉的,所以他第一時間湊上前請罪。

尉遲恭在蘇定方的話音落地以後,咬著牙,快速的走上前抱拳道:“臣也有罪,還請殿下懲處!”

兩個玩忽職守,使得邊市被輕易攻破,並且被劫掠屠戮的校尉,就是他的屬下。

不過這也怨不到他。

也不是他能力不行,沒有部署好,又或者禦下不言,讓人鉆了空子。

而是他以前所指揮的都是知根知底的手下,也都是跟著他一起從戎的老卒,所以他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能將全軍指揮的團團轉。

這也是他歸順大唐以後,李世民仍舊讓他統領他帶到大唐的那四千兵馬的重要原因。

李世民事敗,秦王府八大統軍府被分散安置了以後,他所統領的兵馬也就不再是他的親信了,而是從地方上征召來的府兵。

府兵們雖然歸他統領,但直屬的衙門卻是各地的總管府。

而他手底下的那兩校的兵馬是來自於太原的大總管府,以前又叫並州大總管府。

並州大總管府出來的,都跟雍王府沾著一點關系,其中一些將校甚至還是李氏的遠親。

他不好管束人家,人家也不賣他面子。

所以就造成了邊市的慘劇。

不過,他終究是人家名義上的上司,蘇定方也是大軍的統帥,該請的罪還是要請的。

上位者可沒時間去計較這裏面誰對誰錯,上位者只看一個結果。

我把人交給了你,你沒有給我一個滿意的結果,還闖了大禍,那就是你的錯。

至於說你被什麽束縛住手腳了,亦或者被人家給坑了,那是你的問題。

“念在你們將商賈們都解救出來了,並且搶回了貨物,還懲治了惡首,就罰你們一年俸祿吧。你們可有異議?”

李元吉清楚這件事罪不在蘇定方和尉遲恭,所以輕飄飄的揭過了這件事。

蘇定方和尉遲恭自然是沒有異議,尉遲恭甚至還流露出了一絲如釋重負的神態。

“臣等多謝殿下厚愛。”

李元吉看著尉遲恭如釋重負的神情,笑眯眯的道:“你是在擔心我趁機打擊報復?”

尉遲恭趕忙躬身道:“臣不敢!”

李元吉搖頭一笑道:“你不是不敢,而是不肯說實話了。”

尉遲恭強擠出了一個笑容,幹巴巴的一笑,退到了一邊。

李元吉也沒有追著逼著他說實話,而是把目光落在了薛收身上,笑著道:“薛愛卿怎麽也在?”

薛收沒有絲毫隱瞞的坦言道:“臣聽聞蘇將軍捕獲了一批俘虜,所以過來采買。”

買賣人口這種事情,在大唐並不是禁忌,大唐的相關律法也沒有全面的禁止此事,只是不允許販賣良人,所以薛收說這話的時候,絲毫沒有避諱人的意思,也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對。

而如今大唐收復的北境六州半,都需要人來開發,而大唐沒有足夠的人口來開發這些地方,身為地方主官,采買俘虜來充作農奴,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也是一件有利於大唐的事情。

所以薛收不僅可以談而言之,甚至還可以理直氣壯的說。

“我聽說你們采買回去的俘虜折損率很高?”

李元吉不太提倡這種把人當成貨物一樣賣來賣去的行為,但大唐如今急需勞動力,被賣的又不是大唐的子民,他身為大唐的掌權者,也沒理由去計較。

所以不提倡歸不提倡,但也沒有理由去阻止。

薛收聽到這話,臉上浮現出了一絲尷尬。

北境六州半近兩年從突厥所獲的俘虜,折損率確實高了。

已經超過了四成。

這使得北境六州半采買俘虜所耗費的錢財一直不曾減少。

朝廷每一年要撥一大筆款項給他們,給他們提提意見,那是應該的。

不提意見,他們只會覺得這些錢是白來的,根本不會節省。

“這個……不止臣所在的州縣是這樣子的,其他州縣也是如此。殿下要是覺得臣所在的州縣俘虜折損率太高了,臣可以想辦法降一降折損。”

薛收遲疑了一下後,幹巴巴的說著。

應付之意原原本本的寫在臉上。

死的是俘虜,又不是大唐的百姓,沒必要那麽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