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陛下乖,別鬧妖了,我怕雍王殿下請您賓天!(第2/3頁)

李綱泰然自若的道:“臣也在跟你說正事。您說三宰不如一個女人,這話要是傳到了宮外,傳到了民間,他們該如何自處?”

臉皮厚一點的會唾面自幹。

臉皮薄一點的會當場請辭。

臉皮薄性子還烈的,直接能吊死在太極殿前給你看。

因為李淵的話太侮辱人了。

但凡是有臉有皮的人都無法容忍,而能跟著李淵打江山,還能位極人臣的,多多少少都是有臉有皮的人,是絕對接受不了李淵這種羞辱的。

歷史上有人幫李世民吸膿,靠著這個得到了李世民賞賜的金杯禦酒,自那以後,大唐但凡是有點分量的人,都以皇帝賜下金杯禦酒為恥。

由此可見,唐初的官員有多在乎顏面。

李淵這麽羞辱人,是真的會把人逼死的。

但李淵明顯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李綱見此,自然就要匡扶君王的得失了。

在李淵看來,這或許就是一句戲言。

但在李綱看來,這卻是一件大事,一件僅次於奪嫡的大事。

要是李淵認識不到事情的嚴重性,以後再放這種話,讓宰相們成為恥辱,那以後誰還做宰相?

沒人願意做宰相了,誰又輔佐君王理政,匡扶君王得失?

那大唐豈不是要亂套了?

李淵在李綱的提醒下,終於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他周遭又沒有外人,他也不用端君王的架子,當即就滿含歉意的道:“是朕說錯話了……”

有這一句話就夠了,李綱沒有再追著喊打喊殺,而是點了一下頭道:“您繼續說你剛才說的話……”

李淵長出了一口氣,找了找剛才的感覺,再次說起了請李建成出來監國的目的。

李綱聽完以後,若有所思的皺起了眉頭。

李淵雖然藏了很多話,但李淵請李建成出來監國的目的他還是聽清楚了。

他當即道:“也就是說,您請太子殿下出來監國,是為了讓他幫雍王殿下頂替罪過?”

李淵毫不猶豫的點頭。

李綱就像是看憨憨一樣的看著李淵道:“您覺得這麽做合適嗎?”

先不說李建成願不願意了,就算是李建成願意,李元吉也不一定願意,滿朝文武也不一定願意。

而且這麽做的風險很大,李建成萬一借此起復了,又是一場奪嫡之戰。

到時候只怕會比玄武門更殘忍、更血腥,死的人更多。

李淵信心滿滿的道:“朕知道這麽做有危險,但朕有信心能拿捏得住建成。”

李綱看李淵的眼神更不對勁了,已經不是在看一個憨憨了,而是看一個二愣子、瓜慫。

“你能拿捏得住太子殿下有什麽用?雍王殿下不同意,滿朝文武不同意,他們要是鬧起來了,您又拿什麽去拿捏?”

李建成現在是無權無勢,也沒有兵馬可以調用,只是一個空有名頭的太子,很好拿捏。

問題是,李元吉要啥有啥,還把親信們安插到了大唐許多重要的衙門,以及十二衛中。

李元吉要是不高興了,不同意李淵這麽幹了,帶著大軍殺回來,再來一次宮中政變,宮中又能有幾個活人?

李元吉又不是泥,念及親情饒恕李建成和李世民一次就夠了,他還能饒恕第二次?

他再次殺進宮裏,不殺個屍山血海那就怪了。

李淵能不能活都是個問題。

還有滿朝文武,如今不是投了李元吉,唯李元吉馬首是瞻,就是跟著李元吉在邊市和漕運、海運上賺的盆滿缽滿。

他們現在敬李元吉就像是敬財神爺,擁護李元吉就像是擁護他們自己的老子。

李淵現在要李建成出來監國,有斷他們財路的風險,他們能幹?

說不定在李元吉還沒帶著大軍殺回來之前,他們就先自發的組織在一起,先給李淵來一個宮中政變了。

所以李綱覺得,李淵這純純是在作死。

以李元吉如今的權勢,不敢說是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但他要是說一句‘來人呐,送陛下賓天’,相信沒多少人會攔,在事後,還會有很多人站出來為他洗地。

所以李淵你作什麽啊?

活膩味了,還是想做太上皇了?!

“元吉現在這不是不在嗎?”

李淵嘿嘿笑著說。

李綱沒有再懟李淵,也沒有再故意冷著臉,而是沒好氣的來了一句,“他要是在,你敢這麽幹?”

李淵嘴硬的道:“為什麽不敢?”

李綱都懶得戳穿李淵的謊言,直接了當的道:“您要是想逼雍王殿下上位,那您就這麽做。不過,雍王殿下上位,恐怕要踩著太子殿下、世民的屍骨上去。

您要是不想逼雍王殿下上位,您就安安心心的在兩儀殿內吃喝玩樂了。”

別鬧妖了,大家沒空陪您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