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章 大唐版: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第2/2頁)

比歷史上李世民征討突厥的時候,多出了足足一百萬戶丁口。

所以大唐現在有這個底氣跟突厥一戰了。

這也就是南方的山林裏的蠻夷們不入冊,交州等沿海地區的百蠻們也不入冊,不然丁口的數量會更多。

應該能達到四百萬戶左右。

這倒不是說朝廷不願意給這些蠻夷們入冊,而是人家不願意入冊。

人家除了承認大唐對他們的統治外,啥也不想讓大唐管,啥也不想讓大唐問。

大唐就算是給人家登記造冊,人家也不願意配合。

曾經有那麽一段時間,李元吉一直以為,是大唐不願意給蠻夷們造冊,不願意將蠻夷納入麾下,所以蠻夷們才成為了附庸之民,結果等到薛收上書,給一部分突厥人入籍,並且順利的通過了戶部審核以後,他才知道,不是大唐不願意接受蠻夷,而是人家不想讓大唐管。

就這個問題,李元吉還拉著陳叔達討論過。

按陳叔達的說法,就大唐現在這個丁口數量,根本做不到富邦強國,所以別說是蠻夷了,就是一只會說話的猴子,只要願意效忠大唐,他都會讓其入籍。

沒別的,就是為了充實大唐的人口數量,增加大唐的稅收,讓大唐能夠做到自給自足的同時,還有余力去造福各地,興國安邦。

所以,現在的大唐並不排外,即便是一些非常重視血脈的世家豪門,也不在乎大唐在邊陲之地收復蠻夷,為蠻夷登記造冊,讓其成為大唐的一份子。

結合歷史上看,李世民在登基之初,似乎也不重視什麽血脈、漢蠻、漢突的說法,但凡是願意追隨他,願意向他效忠的,他似乎都收入到了麾下。

也就是說,甭管是現在這個已經被改變了的大唐,還是歷史上的大唐,在初期都不怎麽排外。

是人家不認可大唐,不願意在大唐入籍,不願意真真正正的跟著大唐混。

大唐以後是否要堅持這個做法,不排外,李元吉還沒有下決斷,但從歷史上看,大唐在人口壯大了以後,在發展起來以後,似乎開始排外了,雖然沒有那麽嚴重,但也不是誰想加入大唐國籍就能加入的。

至少,在益、交、荊三州中的蠻夷,在大唐強盛了以後,就不好再加入大唐國籍了。

歷史上的大唐完美的向所有人闡釋了一遍什麽叫做‘今日你對我愛答不理,明日我讓你高攀不起’。

所以大唐如今實際的丁口有四百多萬戶,可登記造冊的卻只有三百萬戶。

不過三百萬戶也夠用了。

依照十抽一的抽丁方式,兩戶能抽出一個壯丁來,挑挑揀揀,最後應該能組織出一百萬兵丁。

除了京中的守軍、各城關的守卒、各王府的護衛、各衙門的役丁,最後應該還能剩六七十萬兵丁。

六七十萬兵丁,別說是打現在已經半殘的東突厥了,就是將西突厥和吐谷渾拉著一起打也夠了。

不過,李元吉肯定不會動用這麽多兵丁去打東突厥,歷史上東突厥還算強盛的時候,李世民打東突厥的時候也沒動用多少兵馬,現在東突厥都半殘了,有個十萬或者十五萬的兵丁就足夠了。

剩下的就暫時留下搞搞基建、種一種糧食、添一添丁吧。

待到出征的十萬或者十五萬兵丁磨礪的差不多了,再從他們中間挑選十萬或者十五萬過去接替。

如此往復,有個三五年就能磨礪和挑選出一支能在草原上縱橫馳騁的大軍。

東突厥,是李元吉定下的練兵場,可不是真的戰場。

所以覆滅東突厥很重要,練兵更重要。

大唐以後要面對的可不止一個東突厥,還有西突厥,還有吐谷渾,還有吐蕃,還有高句麗,還有百濟、新羅、林邑、倭國。

曰本的話,估計永遠也沒有機會改名字叫曰本了,因為武則天不上位的話,沒人賜這個名字給他們。

對的,曰本這個名字就是武則天賜給倭國的。

在武則天之前,曰本一直用的是劉秀賜給他們的倭國之名。

大唐的丁口既然已經恢復到了可以練兵的地步了,那麽練兵的項目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至於李孝恭所擔心的五年策還沒有徹底的落實完,那倒是不用擔心,因為五年策中如今剩下的都是需要長久的去做的事情了。

不是說真的只需要五年就能完成了,只要走上了正軌,以後接著做下去就可以了,沒必要等它們完成,也等不到它們完成。

因為很多事情是永遠也完不成的。

比如修路、修橋、興修水利等等各種基建,這是永遠也做不完的。

因為人的需求,以及各種交通工具,永遠在提升,所以基建這種事永遠都在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