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 四處都缺人的大唐!(第2/3頁)

大唐上下對馮盎的了解不多,對馮氏的了解最多也就追溯到冼夫人,還有被當成質子送到長安城的馮智戴。

馮盎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會不會不顧自身的安危到長安城覲見,會不會放開交州任由大唐去改變,誰也不知道。

畢竟,大唐的皇帝陛下李淵殺降殺的實在是太多了,王世充、竇建德、李子通等人的亡魂這會兒還沒有徹底安寧呢,馮盎在看到了這些前輩的結局以後,有很大的幾率會拒絕朝廷的邀請。

馮盎如今對交州的控制權非常高,馮氏幾代人已經徹底在交州落地生根,馮盎儼然已經成了交州的土皇帝。

馮盎有很大的幾率不會把這一片經營了好幾代人的基業放開。

而大唐要去征討馮盎,並沒有那麽容易。

要克服的困難非常多。

最大的困難就是大唐現有的精兵都適應不了交州惡劣的氣候。

所以在大唐沒有克服這些困難之前,馮盎一旦對上了大唐,會有很大的勝算。

這也是馮盎能拒絕大唐的底氣所在。

面對蕭瑀的擔憂,李元吉底氣十足的道:“這個你不用擔心,馮盎絕對不會傷害魏徵的。”

歷史上,馮盎和李世民之間的關系遠遠沒有他現在和馮盎這麽融洽,馮盎尚且跑到長安城見李世民了,如今他都將馮盎綁上他的利益戰船了,馮盎又怎麽可能會拒絕他的召見呢。

至於說殺魏徵,那就更不可能了。

馮盎都要跑來長安城覲見了,他殺魏徵做什麽?

自己給自己找罪受?!

他是腦袋被驢踢了嗎?

蕭瑀不明白李元吉的底氣所在,仍舊擔憂的道:“但願魏玄成吉人自有天象吧。”

李元吉失笑道:“你有時間關心魏徵的安危,還不如多關心關心李道立提出的事情。”

李道立已經到新羅數月了,已經跟新羅王金白凈商量好了築城的地址,並且已經開始築城了。

新城的規模差不多有一個小縣的縣城那麽大,能容得下十數萬人。

李道立帶過去的人只有數千,金白凈給的民夫倒是充足,但是匠人不多,能工巧匠幾乎沒有,而李道立帶過去的能工巧匠又被他派去築造碼頭了,所以築造新城急缺匠人,也缺填滿它的人。

李道立看不上新羅人,還想讓新城的人純粹一些,所以寫信讓朝廷支援一千多匠人,以及各行業有的商賈、商販萬人。

雖說李道立過去的時候,已經招攬了不少小門小戶出來的商賈,並且讓他們出了不少填滿新城的人。

可那些小門小戶出的商賈,也是做大生意的。

像是做各種吃食、做各種日常用具、做各種娛樂行業的,少之又少。

李道立又不想將新城全交給那些小門小戶出來的商賈,所以這些日常所需的商賈、商販,李道立希望朝廷幫他找。

最好全是沒背景,並且在大唐活不下去,可以舉家遷往新羅的。

而這一項工作,李元吉不可能親自去操辦,所以就落到了蕭瑀身上。

反正最近蕭瑀也是閑著,朝堂上的大事他都參與,但很少做決策,所以一直都是陳叔達在忙。

所以將這項工作交給蕭瑀最合適。

蕭瑀聽到這話,一張臉瞬間變成了苦瓜臉。

雖說去年大唐的人口得到了一個極大的增長,可其中一大部分都是未滿一歲的幼童,剩下的那些從世家豪門中解救的隱戶,以及從山林裏招撫出的逃戶,還不夠各個地方分呢,就更別提給新羅供應人了。

李道立對人手還有要求,要各行各業的小商小販。

如此一來就更難供應了。

“殿下,您就饒了臣吧,現在各地都需要人手,臣實在是湊不齊高平王所需的人手。”

蕭瑀苦笑著討饒。

他不是為了推脫李道立的奏請故意這麽說,而是說的實話。

現在大唐各地確實都缺人,河北道缺人,缺大把的男人,荊州也缺人,缺大把種植水稻的勞力,工部也缺人,缺大把修築官道的勞力,漕運衙門上也缺人,缺大把疏通漕運和築造碼頭的勞力,新收復的數州也缺人,缺填滿這些地方的人。

如今各道、各州、各縣大牢裏的人都被清空了,一些剛犯了罪的,都走不到發配這個流程,就被河北道、荊州、工部、漕運衙門、新收復的數州給搶走了。

現在,各地大牢裏的罪犯已經不是什麽人嫌狗厭的家夥們了,而是香餑餑了。

只要不是犯了殺頭的大罪,各地都搶著要。

一些身份地位高,或者有背景的,甚至跨道、跨州,托關系要人。

一些身份地位低,沒什麽背景的,甚至都開始偷偷摸摸的買人了。

據說,現在抓住一個突厥人,或者一個梁國人,送到薛收所在的州衙門,能得三貫錢,十畝地,外加一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