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攻守易轉?(第2/2頁)

可誰也保證不了大唐以後都會一直保持著強無敵的狀態。

依照歷史的進程看,一個王朝,在經過一段昌盛期以後,必然會進入衰弱期。

所以大唐注定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段變得很衰弱,變得沒有那麽強無敵,到時候的皇帝要是拿這件事做例子,開始瘋狂的各地賠款的話,那大唐有多少家底也不夠賠的。

更重要的是,一個王朝的脊梁,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王朝初期建立的。

如果大唐在初期就建立了不和親、不稱臣、不納貢、誰惹我我拼盡一切也要跟你幹到底的脊梁的話,那麽往後的皇帝再撈,忠臣良將,以及百姓們也會拼盡全力將這條脊梁給撐起來。

往後大唐即便是忘了,這一條脊梁也有很大的幾率會被貫徹的落實到王朝末期。

就像是大漢,在漢武帝建立起縱然是窮兵黷武,也要打的四鄰沉浮,全無敵的脊梁以後,時至兩千多年後,依然有人為這條脊梁呐喊。

就像是歷史上的大唐,在建立了天朝上邦的脊梁以後,縱然是王朝進入了衰弱期,依然有無數忠魂在挺起這條脊梁。

安西軍鎮守西域數十年而不墜,就是明證。

所以,在這個豎立脊梁的關鍵時期,李元吉希望將大唐的脊梁打造的更硬,更堅不可摧,而不是比歷史上還不如。

李孝恭急切道:“可這對我大唐而言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啊!”

一個用極少的代價,就能擊潰突厥這個強敵的機會。

李元吉淡然道:“我知道這是一個機會,但我不會拿已經收復的故土去換。”

李孝恭愣了愣道:“你的意思是,讓蘇尼失他們換一個條件?”

李神通聽到這話皺起了眉頭道:“他們肯定會趁機索要大量的兵甲,以及大量的糧草,這樣很容易養虎為患。”

兵甲、糧草這些東西,大唐都可以支持給所有向大唐求助的友鄰。

這跟脊梁就沒關系了,這存粹是大唐見不得跟大唐交好的友鄰,以及友鄰中親善大唐的那部分人受欺負,給予他們的支持。

如果他們在得到了大唐支持的情況下,還被人欺負的話,那大唐不介意派遣大軍過去幫幫他們,順便將他們變成高貴的唐人,將他們的故土變成高貴的天朝上邦之土。

這樣一來,人們只會覺得是那些泥腿子占了大唐的便宜,得到了大唐的施舍,而不是大唐的脊梁彎了。

“他們想要什麽就讓他們要唄,給不給,給多少,需不需要他們付出一定的代價,是我們說了算。”

李元吉不以為意的說著。

軍事援助這種事情,肯定是無償的,但需要軍事援助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給誰不給誰應該怎麽辨別呢?

肯定是通過友善程度來辨別。

那這個友善程度怎麽獲得呢?

那就得看被援助方上不上道了。

天上掉餡餅的事很多,能不能吃到餡餅,就看你能不能拿出丟餡餅的人想要的了。

李神通不解其意,依舊皺著眉頭道:“他們問我們索要大量的好處,我們要是不能滿足他們的話,他們未必肯聽我們的話。”

李孝恭領悟到了一絲精髓,試探的道:“他們要是不聽話,那我們就把該給他們的好處給他們的對手?”

李元吉會心一笑道:“還可以為他們創造對手。”

李孝恭的雙眼一下子就亮了,“頡利,踏實力部葉護,甚至突地稽?”

李元吉呵呵呵的笑了起來。

李孝恭不愧是能幫大唐收復江水以南的人,雖說沾了不少李靖的光,但自己肚子裏也有貨,戰爭方面的事情,一點就通。

蘇尼失三人選擇跟大唐談判,何嘗不是一種虛弱的體現。

他們真要是有能耐,兵強馬壯,幹嘛還跟大唐談判啊,直接跟大唐開戰,奪回大唐收復的故土不就行了?

可他們沒有。

那就說明他們的實力很有限,在應付完了頡利以後,就已經捉襟見肘了。

在這種情況下,大唐無論是支持他們的對手頡利,還是給他們創造出新的對手,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所以他們可以拿跟頡利相爭的事情來跟大唐耍無賴,大唐也可以拿支持頡利,支持踏實力部,支持突地稽的事情逼著他們向大唐低頭,讓大唐給他們戴上鼻環,牽著他們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