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做學問是有門檻的(第2/3頁)

李元吉點了一下頭道:“此事我會交代下去的。不過,無論梁師都是不是得到了西突厥人的支持,他此次進攻突厥,我們都不能坐視不理。”

李神通等人齊齊點頭。

大唐早就已經派出了兵馬等著撿便宜呢。

如今梁師都出了昏招,幫管有沒有後手,對大唐而言都是一個好消息。

大唐要是操作得當的話,說不定能兵不血刃的拿下朔方城。

陳叔達在李神通等人點頭之余,疑問道:“殿下的意思是,趁著這個機會,提早出兵?”

李元吉也沒有瞞著,點點頭道:“我確實有這個想法……”

梁師都都開始發瘋了,大唐要是不趁機出去撈好處,那簡直就是暴斂天物。

就算梁師都得到了西突厥人的支持,跟西突厥人達成了什麽協議,跟西突厥人一起進攻東突厥,也不影響大唐趁機去占便宜。

畢竟,西突厥和大唐中間還隔著一個東突厥呢。

西突厥唯一跟大唐接壤的地方就是涼州。

只要大唐將涼州防守好了,就算把梁師都的梁國全撿了。

作為梁師都新主子的西突厥也拿大唐沒脾氣。

所以,這個好處可以撈,這個便宜可以撿。

陳叔達皺著眉頭道:“就怕梁師都這是跟突厥商量好的,故意引我們上鉤……”

這話確實在理,不得不防。

李元吉點著頭道:“那我們就讓蘇定方查清楚了,等到梁師都真的跟突厥交上手了,再動手?”

李神通等人紛紛點頭道:“理應如此。”

這件事就這麽定下了。

在送走了李神通等人以後,李元吉立馬派人去給蘇定方傳令,同時還秘密的給蘇定方送去了一封密信。

密信的內容是有關梁師都的堂弟梁洛仁的。

這是一個還算看得清楚大勢,也知道什麽叫做識時務者為俊傑的。

沒有梁師都那麽瘋狂。

歷史上大唐在征討梁國的時候,就是他宰了梁師都,舉城投降的。

如果他能繼續復刻他在歷史上的壯舉,那大唐此次從梁國撿便宜也會容易一些。

如果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蕩平梁國,將梁國徹底的變成大唐的一域。

具體的就要看蘇定方怎麽操作了,反正能指點的都指點了,剩下的就是靜等了。

畢竟,這種牽扯到三方,甚至四方勢力的大戰,沒那麽快結束。

當然了,也沒有那麽慢。

畢竟,這個時代的兵制,以及這個時代的後勤,還支持不了大軍在外面征戰七八年。

這也是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戰事一年半載,或者兩三年內就結束的原因。

所以,這一場戰事,短則半年,長則一兩年才能有結果。

李元吉已經將這件事交給蘇定方去主持了,他也信得過蘇定方,自然沒理由一直盯著。

在將針對梁國的戰事交給了蘇定方以後,李元吉就著重的盯起了推廣蒙學、推廣杏廬的兩大事宜。

至於其他的諸如漕運、海運、推廣水稻、修橋補路等事宜,那都不是一時半刻能辦成的,得靠著時間去磨。

推廣杏廬的事情,一直在暗中進行,再加上這是一樁由朝廷出錢,又利國利民的好事,所以沒有遇到什麽阻礙。

畢竟,李元吉在采取了許敬宗奏上來的辦法,讓許敬宗開始在保留和改良原有的醫署的基礎上開設杏廬,各地的醫署都得了好處,各地有名望的大夫們也得到了一定的好處,一些已經開設了杏廬的地方的百姓也體驗到了杏廬帶來的好處,所有人都在稱贊杏廬,所以就沒有人去阻礙杏廬的發展了。

不僅如此,各地的藥商、采藥人,在杏廬被推廣開來以後,生意和收入也有所增加,對朝廷開設杏廬的事情自然是一個勁的吹捧。

在這種情況下,但凡是對推廣杏廬有異議,又或者是有什麽不滿的,都被他們沖了個幹幹凈凈。

所以推廣杏廬的事情簡直順利的不能再順利了。

唯一的缺點就是費錢。

短短數月,就燒了足足一百多萬貫錢。

這些錢放在宋明清時期不算什麽,可是放在如今的大唐,那就是一筆巨款。

要知道,大唐在修橋補路上面的撥款,也才三十萬貫而已。

相比起來,推廣蒙學的事情就省太多了。

除了李淵做主在長安城內開設的幾家蒙學,內庫出了一點錢以外,剩下的諸如張亮、張平高、許世緒等人開始的蒙學,朝廷也好,內庫也好,一分錢都沒花,都是他們個人出資。

不過,不花錢的事麻煩也多。

幾乎所有開設蒙學的武勛,跟當地的世家豪門都產生了沖突。

不是在爭搶有名望的先生上產生了沖突,就是在教授學問的時候產生了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