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身不由己的蘇定方(第2/2頁)

至於其他的,只能等到這件事落下帷幕以後,通過時間去慢慢的消除。

再大的事情,只要在塵埃落定以後,都能通過長久的時間來弱化影響,消化影響。

畢竟,人是沒辦法回到過去的,只能往前看,往前走。

在這走的過程中,時間會沖淡一切。

蘇定方面對著這個疑問,端起了茶杯淺嘗了以後,滿臉苦澀的道:“臣一開始的時候,也想悄悄的進行的,可自從河間王參與進來,又將我們上半載通過漕運和海運獲取的盈利暴露出去以後,一切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了。

許多臣認識的,不認識的,都通過各種門路找上了門。

有些人臣還能避而不見,可有些人臣根本就避不開。

在臣見了那麽兩三個人,流露出了一絲口風以後,所有人就一窩蜂的湧上了門。

臣見了還好,臣不見,人家就守在府門口不走,甚至還會在臣經常去的地方堵著臣。

如今已經將漕運和海運上的份額定下了,還有源源不斷的人登門拜訪。”

蘇定方說的這些話,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他已經在李孝恭的背刺下,變得身不由己了。

一些官爵不如他的,也沒什麽深厚的背景的,他可以不見。

可那些官爵跟他等同,甚至比他高的,還有大背景的人找上門,他根本沒辦法避而不見。

李元吉皺了皺眉頭,問道:“時至今日,十幾張門票你賣出去了多少錢?”

蘇定方趕忙道:“一共賣出去了六百四十萬石糧食,除此之外,各家運送的貨物的總額的一成,得兌換成糧食上交給我們,各家在運貨的過程中,還得騰出一部分船只幫我們運送糧食,具體運送多少,看他們運送的貨物的價值。

價值越高,運送的糧食就越多。”

李元吉眉頭一下子皺的更緊了。

你說大唐窮吧,為了一個漕運和海運的門票,那些達官貴人和世家豪門,居然能一口氣拿出六百四十萬石的糧食來。

這些糧食足以讓大唐掀起一場滅國之戰。

你說大唐富吧,之前抵禦突厥人的時候,十萬石的糧食都要東拼西借的去湊。

合著有利可圖的時候,大唐就要什麽有什麽,無利可圖的時候,大唐就要什麽沒什麽?

大唐的生死存亡,似乎只有李氏一家,以及其他依附在李氏這顆大樹下的小家在意?

其他的世家豪門就不在意?

真叫人不爽啊!

也難怪歷史上李世民、李治、武則天三任皇帝,都要想方設法的消弱這些世家豪門的實力,甚至將其中一部分徹底的鏟除。

“這些東西不是你想出來的吧?是你府上的那個叫什麽沈三郎的想出來的吧?”

李元吉盯著蘇定方問。

以蘇定方的生意頭腦,是絕對不會想出這種讓運送糧食的份額跟運送貨物的價值掛鉤的點子的。

畢竟,大唐如今的商稅是三十抽一,對方答應了拿運送貨物總額的一成的糧食來抵消稅賦,就等於是交了足足三倍的稅。

在這種情況下,蘇定方不可能再進一步的去壓榨對方的利益。

因為這跟稅法不和,也有點盤剝對方的意思。

有蘇定方的性子,不可能再去提更過分的要求。

所以這個點子一定是別人想出來的,蘇定方去執行的。

而這個人必然是懂得做買賣的,也知道各家在借著漕運和海運還是發財以後,能獲得多大的收益,所以才會盡可能的幫大唐爭取更多的利益。

雖說有些違法了,從明面上看,也有點盤剝各家的意思。

可這就是商人在做買賣的時候,該有的思維。

盡可能的去壓榨對方的利潤,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

至於違不違法,那就等有人問起,或者有人查起的時候再說。

反正,為自己爭取到最大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商法反倒是次要的。

蘇定方愣了愣,有些尷尬的如實說道:“是沈三郎幫我想出來的,是不是太苛刻了?”

“苛刻?”

李元吉又好氣又好笑的道:“一點兒也不苛刻,甚至還可以再過分一些。”

蘇定方瞬間傻了。

李元吉解釋道:“現在我大唐的稅法,並不完善,三十抽一,對那些小商小販還算合理,可是對大商大賈而言,那就是九牛一毛。

所以對小商小販,我們得用一種稅法,對大商大賈,我們又得用另外一種稅法。

若是一視同仁的話,小商小販或許沒什麽,但大商大賈會賺的盆滿缽滿。

我們可以允許他們賺錢,但不能讓他們獲取暴利。

這對我大唐而言,極其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