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2/3頁)

畢竟,他吃過沒門第,沒文化的苦,絕對不會跟那些有門第的同流合汙。

讓他的兒子去給他老家的鄉親們發福利,還能火速升遷,他絕對舉雙手雙腳贊成。

再加上他現在也是個不大不小的爵,在他們滎陽也是個勵志的典範,是個名人,當地的世家豪門絕對不敢阻止他兒子在當地開設蒙學,傳播學問。

只要他兒子的蒙學立起來了,其他從武學出去,並且在附近為官的縣尉、兵曹們的蒙學也就更容易立起了。

畢竟,有他兒子在前面擋著,有人要找麻煩,也只能找他兒子,在搬不倒他兒子的情況下,也不好動其他人。

不過,在推行這些計劃之前,要先說服李神通他們。

“我知道你們有部曲,可朝廷的隊正、旅帥,你們不可能一個也不用吧?”

李元吉盯著李神通語重心長的問。

李神通遲疑了一下道:“用肯定會用……”

畢竟,朝廷如果一下子讓他們領數萬大軍的話,他們手裏的那些部曲也不夠派的,只能盡可能的去掌握最精銳的兵馬,剩下的兵馬就要由朝廷的隊正和旅帥去約束。

所以他們說什麽也會用到朝廷的隊正和旅帥,這是沒辦法反駁的。

李元吉繼續道:“既然要用,那為什麽不培養培養他們,讓他們用的更順手一些呢?再說了,我在各道設立武學,也僅僅是想教隊正、旅帥等將士識字,並且學習旗語,以及粗通一些軍陣之道,並不是真的要將他們培養成一個個能接替你們的將帥之才。

這對你們,對我大唐,都有好處,我想不出你們有什麽理由可以拒絕的。”

一下子被揭穿了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李神通有些臉紅,呐呐道:“真要是能培養出一兩個將帥之才,那也不錯,我們也不用擔心老了以後,後繼無人。”

這話有些違心,所以李神通說的毫無底氣。

不過,李元吉也沒有戳破他,而是笑著道:“那就是說,王叔是贊成我的想法的?”

李神通心不甘,情不願的點了一下頭。

李元吉繼續笑道:“不過,王叔的話我並不贊成。我大唐有你們這些將帥之才就已經足夠了,再多一些,那就不是好事,而是禍事了。”

說到最後,李元吉哈哈大笑了起來。

李神通明顯的松了一口氣,蘇定方等人也明顯的松了一口氣。

緊繃著的臉一下子就劃開了,一個個都跟著笑了起來。

雖然他們都是李元吉堅定的支持者,可他們也怕李元吉動他們的根基。

如今李元吉明確的表明,設立了武學以後,只會教授將士們一些簡單的東西,並不會涉及到兵法要義,以及一些為將者的根本,那他們就沒什麽好擔心的了。

“那就由我牽頭,先在關內道設立起武學,讓十二衛中的那些不識字的家夥們全去識字。”

李神通豪邁的說著。

關內道就是新設的州道,也就是關中這一大片地方,以前屬三輔,如今全部歸納進了關內道。

由李神通充任大都督,節制關內道的一切府兵。

這也是李元吉在重新劃分天下州道的時候的一個小小的改動,將原來統管一個大州(九州)的大都督,變成了現在統管一道的大都督。

職權上做了一些約束,統管的地方也做了一定的壓縮。

並且全部由在京的皇族中人兼任。

除非是各州道發生了重要的天災人禍,又或者要動兵,不然各州道的大都督不用出面管事。

各州道的事情,由各州道的都督。

並且都督也是由在京的所有武將充任,除非是遇到了戰事,或者重大的天災人禍,不然各州的都督也不用在各州坐鎮。

各州的兵馬,由各州的軍司馬節制即可,各州的地方政務由地方官處理即可。

雖然李元吉沒有明確的表明各州道大都督,以及各州都督無詔令不得去各自管轄的州道晃蕩,但所有的武將還是默默的遵循了這一點。

有了李神通起頭,其他人也跟著表起了態。

沒過多久以後,各州道大都督就全表態了。

剩下的就不用他們多管了,兵部的人會統計出軍中不識字的基礎軍官,下發給地方,也會盡快在軍中遴選出一些適合在武學中充任教習的人。

民部的人會協調好修建武學所需的錢糧。

在這件事敲定了以後,李元吉就沒有再提出新的想法,滿朝文武齊齊松了一口氣。

在李元吉叮囑所有人嚴格的落實已經通過的幾項五年策的時候,一個個都拼命的點頭表示一定會一絲不差的落實下去的。

大唐的第一場改革也就這麽轟轟烈烈的拉開了。

不過,李元吉已經沒有閑暇去一點一點的盯著了,因為李孝恭、李世勣、柴紹,以經臨時被李孝恭征調的李靖,已經成功的在幽州城內擊潰了李藝最後的兵馬,將李藝的一眾家眷盡數捉拿了,也將李藝的謀反給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