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2/3頁)

這個時候世家豪門的代言人想反悔都不行了,因為他們剛剛用各種理由否決了朝廷在邊陲開放邊市的提議。

再反悔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也容易被李元吉當成小辮子,狠狠的整治一番。

禮部左侍郎等人能看出李元吉的用意,李神通如何看不出?

李神通當即興高采烈的道:“臣遵命……”

李元吉點了一下頭,又道:“武士逸?”

在長安杏廬養了大半年,還養胖了的武士逸緩緩起身,“臣在!”

李元吉吩咐道:“由你監督各處的漕運,除官船外,不得讓任何船只出海。”

武士逸苦笑道:“喏!”

百官們臉色皆是一變。

這不僅是要將陸路上的路堵死,還要將水路上的路也堵死啊。

最關鍵的是,官船可以通行,也就是說朝廷可以繼續借著海運在沿海的各個地區做生意,而其他人不行。

這完全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啊。

“殿下,臣要是沒有記錯的話,官船中尚有滿載貨物的船只混在其中。”

說話的人叫王弘直,出自於瑯琊王氏,沒什麽名氣,官也不高,還是憑借著門第混上來的官,目前在禮部。

不過他有一個很厲害的兒子,王方慶,乃是武則天在位時期的宰相。

家中藏了不少魏晉時期大書法家的真跡。

歷史上,武則天問他兒子要王羲之的真跡,他兒子一口氣獻出了足足二十八位王氏先祖,共十篇書法佳作。

武則天命人編撰成集,史稱《寶章集》。

他這個時候開口,是在為沿海的那些世家豪門鳴不平。

也是在為王氏鳴不平。

大唐的世家豪門,遠不止五姓七望、關隴八大家,還有蘭陵蕭氏、瑯琊王氏等等一些在魏晉時期就聞名天下的世家豪門。

五姓七望、關隴八大家,就跟魏晉時期的王謝一樣,是一時的浪潮兒,再加上又被李淵、李世民、李治、武則天四位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皇帝們針對,所以名氣比其他世家豪門大而已。

真要是論起底蘊,論起在朝野上下的勢力,不一定比其他世家豪門強。

就像是王氏,李世民問他們討要了一次王羲之的真跡,武則天又要了一次,人家不僅能滿足了李世民,還能在武則天伸手的時候豪邁的拿出足足二十八位先賢的真跡,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王羲之和王獻之的,可見人家的底蘊有多強。

所以,即便是王弘直職位不高,李元吉仍舊耐心的解釋了一句,“王卿口中所說的混在官船中的滿載貨物的船,是我府上的船。

是我為了避免官船空跑,所以命人裝上了貨物。

眾所周知,無論是洛陽到棣州,還是洛陽到揚州的漕運,都是我出錢讓人疏通的。

我借此收回一些本錢,有什麽不妥?”

王弘直被問了有些臉紅,但還是咬著牙道:“殿下既然已經說了,不允許任何商船出海,那就應該一視同仁。”

李元吉呵呵笑道:“莫非王卿覺得我會資敵不成?”

王弘直的臉更紅了,李神通更是不顧場合的哈哈大笑了起來。

縱然是天下間所有的人都在資敵,李元吉也不會資敵。

畢竟,這天下是李元吉家的。

王弘直紅著臉道:“臣相信,那些借助漕運賺取一些微薄之利的人,也不會資敵!”

李元吉哈哈笑道:“我也相信,只要他們能拿出一筆足以疏通洛陽到棣州、洛陽到揚州漕運的錢財,我可以允許他們在漕運各處暢通無阻。

畢竟,疏通漕運的錢是我府上出的。

總不能我出錢,大家跟著一起分好處吧。”

王弘直毫不猶豫的道:“殿下乃是……”

李元吉不等王弘直把話說完,微微收起了臉上的笑意,淡淡的道:“我只是大唐的親王,可不是大唐的太子,還不用大公無私的舍己為人。

諸卿要是有人想讓我舍己為人的話,也可以,那就請諸卿先去奏請我父親,讓我父親廢了我大哥,立我為太子。”

王弘直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變得十分的蒼白。

這個馬蜂窩可不是他有資格捅的,朝堂上的其他人也沒資格。

誰敢去捅這個馬蜂窩,誰就得承擔李淵的怒火,以及所有維護嫡長子繼承制的人的怒火。

李淵現在無事一身輕,做事不用承擔任何後果,他要是發起火來,絕對會管殺不管埋。

到時候還沒人敢出來喊冤。

其他家裏吃漕運飯的,臉色也不好看。

李綱有些驚恐,有些緊張的道:“殿……殿下……”

您可不敢來真的啊!

您要是來真的,您手底下那些人明天就能把這件事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