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唐突之戰(三十七)(第2/3頁)

這就是李世民幫他的好處。

當然了,該提防的還是要提防的。

不然李世民翻身了,他就該哭了。

“說的也是,且讓他鬧去吧,看他能走到什麽地步。”

李世民略微思量了一下,點點頭道。

李元吉笑眯眯的道:“希望他擁有了一些權勢以後,別起什麽異心,更別跟我們兄弟為敵。”

李世民也眯起了眼,幽幽的道:“如果他的權勢夠大的話,即使沒有異心,我們也得逼他有異心,也得逼他跟我們兄弟為敵。”

李元吉哭笑不得的道:“你心裏就容不下旁人嗎?”

李世民冷哼了一聲道:“你懂什麽,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我們兄弟三個享有我都嫌擠,更何況旁人。”

李元吉搖搖頭,苦笑著沒有說話。

這就是典型的帝王思維。

不過,李世民現在什麽也沒有,也沒成為帝王,他有點不明白李世民為何會生出這種思維。

按道理說,他現在作為大唐的執掌者,這是他應該生出來的思維才對。

“你準備何時跟頡利一戰?”

李元吉盯著李世民說起了戰事。

李世民似乎跟頡利商量好了一樣,在率領著大軍抵達了懷安以後,並沒有急著進軍,懷安城內的頡利似乎也沒有急著出來跟李世民一決雌雄的意思。

所以,現在懷安的局勢,除了李道立和突厥的數千兵馬在小打小鬧外,非常的平穩。

李元吉不知道李世民和頡利這麽做的用意,但很明顯,這是他們兩個人沒有商量,就形成的一種默契。

他們都在等,等大戰爆發的那個點到來。

李世民背負著雙手,緩緩道:“等蘇定方、羅士信、李道宗他們到我指定的地方,等綏州的戰事出現結果,就是我們和頡利決戰的時候。”

李元吉若有所思道:“也就是說,頡利也在等綏州的戰事出現結果?”

李世民翻了翻眼皮道:“不然呢?綏州的戰事不出現結果,頡利沒有打開南下的第二道門戶,即便是跟我們分出了勝負,又有什麽意義呢?”

沒有第二道進退自如的門戶,頡利舉所有兵馬南下,就是在送菜。

所以第二道門戶能不能打開,直接決定著頡利是否繼續南下。

李元吉點點頭又道:“也就是說,頡利需要等待他的人打開第二道門戶,所以才坐視我們在這裏聚集力量,在各處排兵布陣?”

李世民毫不猶豫的點頭,並且非常毒舌的來了一句,“還不算太蠢……”

李元吉白了李世民一眼,沒有計較這個,繼續道:“可綏州的戰事現在很膠著,殷開山和襄邑王叔已經跟突厥的蘇尼失、康蘇蜜等人把人腦子打成狗腦子了。

雙方交戰到現在,互有勝負,且互相耐何不了對方。

想等他們出個結果,恐怕要等很長時間。”

李世民皮笑肉不笑的道:“這對我們來說難道不是一樁好事嗎?他們拖的時間越長,我們聚集的力量就越多。

如果他們能拖到孝恭和李世勣拿下李藝的時候。

我們就能讓孝恭和李世勣率領兵馬去直取朔方,然後從朔方繞一大圈,將頡利一行人堵在慶州來一場殲滅戰。

如果能一戰擊潰突厥所有的精銳,甚至生擒了頡利、突利、蘇尼失,往後突厥就不再是我大唐的威脅。

我大唐可以在繼續壯大的同時,經略突厥各地。”

李元吉苦笑道:“可以我大唐現在的人口,光是經略我大唐現有的各地就已經捉襟見肘了,再去經略突厥,恐怕有些力不從心啊。”

人口不足,是現在大唐的硬傷。

如果大唐現在有三千萬人口,甚至再少一點,兩千萬人口的話,那大唐也能去經略經略突厥。

可大唐現在只有一千多萬人口,經略大唐各地都夠嗆,更別提經略突厥了。

大唐立國之初,之所以定下了給成年男丁發永業田等各種田產的國策,就是因為大唐的人口太少,現有的土地分不完。

依照歷史上記載,大唐一直到了李治時期,長安境內才出現了無田可分,田產捉襟見肘的情況。

也就是說,大唐想要完全經略突厥,至少也要等到二三十年以後。

“你是什麽意思?放頡利離開?”

李世民皺起了眉頭問。

李元吉緩緩搖頭道:“放頡利離開肯定不可能,頡利對我大唐造成了那麽多傷害,必須將他的腦袋摘下來,以慰我大唐百姓和將士的在天之靈。

但是突利要是能收服的話,我們還是得嘗試收服一下。

在我大唐的百姓還不足以幫我們經略突厥的時候,我們必須扶持突利幫我們占住突厥的各個地方。”

李世民愣了一下道:“我還以為你要放過頡利,放過突厥人呢,原來你是這麽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