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唐突之戰(十七)(第2/2頁)

李世民緩緩的點頭道:“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這件事就說不過去。”

李元吉疑問道:“那是什麽原因呢?”

李世民思量道:“也許是頡利一口氣接納的西突厥部族太多了,一點兒也沒給突利留,突利跟他鬧了一場,他不好再接納新的西突厥部族,但又不想讓那些部族投入到突利麾下,所以就想了這麽個辦法。

也也許是楊政道這些年一直在遊說頡利幫他立國,讓他像是梁師都一樣,占據一域,成為一域之主。

但頡利不想這麽做,但又礙於義成的情面,所以想出了這麽一個辦法,來敷衍楊政道。”

有可能出現的原因很多,李世民說了兩個最有可能發生的。

說到最後,李世民感嘆道:“但不管什麽原因,頡利似乎都不準備幫楊政道立國,這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好消息。”

似乎,一個很不確定的詞。

也就是說,在不知道具體原因的情況下,只能這麽想,這麽認為,但不能當成定論。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看著楊政道立國。”

李元吉深沉的道。

楊政道手握著傳國玉璽,他要是在突厥人支持下立國了,那對大唐的影響會很大。

因為傳國玉璽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正統,很多人就認這個。

再加上李氏有胡人血統的事情一直被人詬病,一些以漢家正朔自居的人,說不定就會偷偷摸摸的去幫他。

裏應外合之下,會對大唐造成很大的傷害。

李世民點著頭道:“所以這一戰,我們必須戰勝頡利和突利,必須打斷他們的脊梁,讓所有人都知道,楊政道即便是在頡利的支持下立了國,也是個消化。”

這中原,我李氏能拿下,也能守住。

爾等宵小最好乖乖的爬著,莫要做挑梁的小醜。

這是李世民所表達的態度。

也是大唐隨後對一切心懷叵測,以及一切心思不定,不認可大唐統治的人所要表達的態度。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你有千般詭計,萬般謀劃,也得乖乖的俯首。

“頡利如今人在何處,在進入到慶州以後,又是如何分兵的?”

李世民盯向咥達問。

咥達聽了一大堆似乎聽懂了,又似乎沒聽懂的話,腦子有些迷糊的道:“頡……大可汗如今身在懷安。

在進入慶州以後,大可汗兵分三路,一路由沙缽羅設阿史那蘇尼失、小可汗,以及大酋康蘇蜜率領,共計八萬余人,趕往了綏州。

一路由他親自率領,共計九萬人,坐鎮懷安。

一路由疊羅支特勒率領,共計四萬人,分別攻打慶州的馬嶺、白馬、華池,我和我的族人就歸疊羅支特勒統領。”

沙缽羅設阿史那蘇尼失,是突厥始畢可汗的兒子,始畢可汗在位的時候,將他封到了大唐的西北,稱沙缽羅設。

歷史上突利和頡利鬧掰了以後,就投奔了阿史那蘇尼失,頡利也因此封了阿史那蘇尼失為小可汗。

只不過,現在突利自立了門戶,阿史那蘇尼失沒有因為突利的加入而讓頡利趕到威脅,所以並沒有被封為小可汗。

康蘇蜜是東突厥的一個部族的頭人,也是頡利手下的心腹大臣之一。

疊羅支是頡利的兒子,算得上是頡利的眾多兒子中比較出色的一個。

歷史上在頡利被大同道行軍副總管張寶相俘虜後,一同被俘,並且被押送到了長安,跟頡利一起開啟了為李世民唱歌跳舞,做優伶的生涯。

對啊,東突厥王族的克星張寶相呢?!

歷史上李靖把頡利打的是哭爹喊娘,狼狽逃竄,可愣是抓不到頡利,以及一眾突厥貴族,結果讓張寶相撿了一個大便宜。

一下子就奪得了平滅東突厥的一大功勞。

有道是人定不如天定。

李靖就算是再厲害,也趕不上這個老天都照顧的幸運的家夥。

要是把這個家夥調來,會不會再抓一次頡利?

如果抓住了頡利,那麽此戰就算是結束了,大唐短時間內也可以安心發展了。

“那個……”

李元吉剛開口。

李世民就皺著眉頭道:“這麽說,頡利麾下還有二十一萬人?”

咥達遲疑了一下,有些尷尬的道:“不到二十萬了……”

有一萬多人剛剛被大唐給收拾了,就是他們。

李元吉一聽他們說起這個,尋找張寶相的心思就淡了。

頡利麾下還有二十萬大軍呢,張寶相除非是劉秀那種位面之子、大魔法師,不然就算運氣再好,也抓不到頡利。

所以還是別搞玄學了,踏踏實實的跟頡利正面一戰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