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唐突之戰(十一)(第2/3頁)

“呼……”

李世民長出了一口氣,語氣飄忽的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三五年之內,西突厥必有一亂。”

然後,就陷入到了沉默當中,不知道在想什麽。

李元吉詫異的看了李世民一眼。

狗日的嗅覺這麽敏銳的嗎?

他才剛剛回憶起西突厥以後的歷史,知道了西突厥的統葉護可汗會在貞觀二年,也就是四年半以後,會被他的伯父莫賀咄殺死,並且取而代之。

隨後西突厥就會陷入到長達十三年的混戰中。

先是莫賀咄跟自己的侄子咥力打,然後是咥力跟各部族叛軍,以及各叛出的附屬國打,再然後是咥力的大臣泥孰和弟弟同娥、欲谷,跟各部族、附屬國,還有不服他們的咥利失打。

總之,十三年的時間裏,西突厥各部粉墨登場,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今天你登場,明天我登場,完全沒有安定下來的時候。

一直到貞觀十四年,李世民派張大師(名字就是這個)前往西域,冊封了當時的西突厥可汗薄布為大唐認可的可汗以後,西突厥才恢復了短暫的平靜。

然後等李世民死後,西突厥立馬就反了,然後被李治派人各種按在地上摩擦,一直到大唐建立了北庭大都護府,才重新恢復了平靜。

總而言之,統葉護可以說是西突厥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他一手奠定了西突厥的盛世,也一手將西突厥帶進了征戰不休、爭鬥不休的深淵。

在大唐建立了北庭大都護府以後,殘余的突厥人不是漸漸的並入了其他的部族,就是遠走歐洲,去歐洲欺負那些玩方陣、玩宗教國的歐洲古國了。

在公元八世紀末的時候,最後的突厥殘部在大唐和回鶻的聯手攻擊下,徹底的消失在了歷史的舞台上。

突厥這個民族也被大唐,以及西域各部族吞噬,消化,最終這個民族就這麽徹底的消失了。

歷史上還有很多這樣的民族,其中絕大多數都沒有什麽文化傳承。

可見文化傳承到底有多重要,可見中華文化能一脈相承下來有多不容易。

不過,現在可不是感慨突厥會消亡的時候,也不是感慨中華文化能傳承下來很不容易的時候,現在最關鍵的是如何抵禦馬嶺的突厥人。

雖然突厥這個民族注定了會消亡,可人家如今可是一方霸主,並且還在以非常強橫的姿態入侵大唐。

所以必須將他們擊退了才能想其他的。

“西突厥亂不亂,跟我們沒有太大的關系,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將侵入我大唐境內的突厥人趕出去。”

李元吉看向李世民,繼續道:“馬嶺的戰事你準備怎麽應對,是我們直接率軍過去,還是讓馬嶺的縣尉放突厥人南下,我們在中途設伏?”

李世民愣了愣,沉吟道:“按理來說在中途設伏對我們最有利,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擊潰這一支突厥兵馬。

不過,馬嶺的縣尉能在縣裏的守軍和衙役全部戰死的情況下,憑借著一些臨時征召的鄉勇守住馬嶺城,足可見他和那些鄉勇們守住馬嶺城的決心很大。

我們要是不過去,他們很有可能會跟馬嶺城共存亡。”

李元吉疑問道:“我命令他們退出來,他們也會不從嗎?”

李世民長嘆了一口氣,點了點頭。

人家都已經決定跟馬嶺城共存亡了,那就說明人家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了。

人家死都不怕,還會怕命令?

橫豎都是死,為什麽不死的有血性一點,死的光榮一點?

為保家守土而死,死了以後也能仰起頭去見列祖列宗,其他地方的人知道了以後,也會豎起大拇指說一聲‘人家馬嶺的人,那才是真男人’。

窮橫窮橫的西北人,絕大多數都是認死理的家夥。

只要大家共同認準了一件事,那就是丟了腦袋也要幹到底。

誰要是中途退縮了,誰會被戳脊梁骨戳到死。

所以,馬嶺的縣尉和鄉勇們既然已經決定了死守馬嶺城,那就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而退縮。

“那我們就只能過去了……”

李元吉也跟著長嘆了一口氣。

有時候,你是真的拿這些認死理的家夥一點辦法也沒有。

人家不怕打、不怕罵、也不怕罰,脾氣上來了連掉腦袋都不怕,你還拿人家有什麽辦法。

慶州都督已經率領著慶州的府兵,以及懷安的一眾鄉勇在懷安殉國了,當時旁邊也沒有其他大唐的兵馬,也沒辦法救援。

所以除了稱贊人家壯烈外,也沒什麽好說的。

但馬嶺不同,他們就在馬嶺邊上,要是眼睜睜的看著馬嶺的鄉勇們也以身殉國了,那慶州上下的百姓會寒心的。

我們拿命在保你李氏江山,你李氏的人到了卻不保我慶州的兒郎,你讓我慶州的兒郎以後還怎麽為李氏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