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唐突之戰(七)(第2/3頁)

所以他只分析,不出謀劃策。

如果李元吉需要他幫忙出謀劃策的話,那就得收回之前說過的所有的話,並且向他賠禮道歉。

李元吉感受到了李世民的目光,也感受到了李世民目光中要說的話,但沒搭理李世民。

沒了他李二風,他還吃不了帶毛豬了?

“那就讓慶州,以及慶州以南各處開始遷移百姓,堅壁清野吧。同時從這裏和綏州各調遣一支兵馬去慶州。

能趕上馳援慶州就馳援慶州,趕不上就奪回慶州。”

李元吉緩緩開口。

城門樓子內的眾人開始思量起了李元吉這麽做的用意。

李世民臉色變了變,哼了一聲,坐在那裏不說話了。

劉弘基在略微思量了一下後開口道:“殿下這麽做是想逼頡利留下一支兵馬固守慶州,也讓頡利投鼠忌器,不敢孤軍深入?”

李元吉點了一下頭。

他就是這麽想的。

如果慶州失守了,那麽在頡利打開新缺口之前,去攻打慶州,奪回慶州,頡利勢必會留下一大批兵馬來固守慶州。

不然的話,頡利即便是打開了新的缺口,依然只有一處缺口,根本沒辦法放心的南下。

如果頡利不留下大批的兵馬來固守慶州,那麽在大唐奪回慶州,他又沒打開新的缺口的情況下,他就成甕中之鱉了。

所以頡利一定會留下大批的兵馬來固守慶州。

如果慶州的戰事不利,留守的突厥人有戰敗的危險,頡利還得放棄打開新缺口的想法,率軍在慶州死守。

不然的話,他還是會成為甕中之鱉。

所以在沒打開新缺口之前,慶州一旦被攻,頡利肯定不敢孤軍深入。

“這麽說來,慶州被破,對我大唐而言也不是一件壞事?”

陳叔達難以置信的道。

在慶州被攻,頡利不敢孤軍深入的情況下,頡利就算是被拴在慶州了。

到時候頡利能做的選擇就剩下了兩種。

一種是在慶州跟大唐面對面的死磕一場,一種是在慶州,以及慶州附近的幾個州搶一票就走。

但無論是那一種,對大唐而言,都比之前的戰況更有利。

畢竟,大唐之前面對的是全線抵禦突厥人,戰線拉的相當長,各處都有戰事,戰事什麽時候結束,什麽時候贏,誰也不知道。

但一旦開始了決戰,亦或者在突厥人搶完了,跑路了以後去收拾殘局,都代表著戰事快要結束了。

對於大唐在決戰中會取勝這件事,城門樓子內是沒有人會質疑的。

因為對城門樓子內的所有人而言,慶州的決戰,大唐只能勝,不能敗,一旦敗了,大唐不僅會被荼毒,他們也會跟著倒黴。

所以他們會想盡辦法讓大唐贏得這場戰爭。

他們也相信大唐能贏得這場戰爭。

只要能贏得這場戰爭,擊退突厥人,那大唐就能騰出手來去收拾李藝,去收拾吐谷渾人了。

沒有了突厥人的牽制,大唐就算是用兵堆也能堆死李藝和吐谷渾人。

只要收拾了李藝和吐谷渾人,大唐以後面對的敵人就剩下梁師都和突厥人了。

只要稍稍休養生息幾年,積攢一些家底,就能揮兵北上,橫掃梁師都和突厥人了。

所以,頡利攻破了慶州,對大唐而言並不是一件壞事,反而盤活了大唐現在所面對的危局。

大唐要做的就是,在頡利決定跟大唐正面決戰的時候,打贏這一場戰事!

“是好是壞,我們誰也不說不準,畢竟,我們誰也不知道慶州現在到底怎麽樣了,也不知道頡利究竟會怎麽做。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跟頡利在慶州鏖戰的準備。”

李元吉沉聲說著。

如果頡利最終選擇了在慶州跟大唐正面一戰,那戰場將會擴大到整個慶州,甚至連慶州周遭的幾個州也會牽連到其中。

更重要的是,這一場鏖戰不會再像是蕭關一樣,幾千人,甚至上萬人的你打我,我打你,而是十數萬人,甚至數十萬人的鏖戰。

戰場之大,參戰人數之多,將會達到大唐立國以來之最。

往後大唐恐怕也很難有這麽大的戰事了。

畢竟,大唐周遭四鄰中,只有突厥人有這麽強的實力,能拿出二三十萬,甚至更多的兵馬跟大唐正面作戰。

其他諸如吐蕃、吐谷渾、高句麗、百濟、新羅、林邑等諸國,別說是湊出二三十萬兵馬了,就算是湊二三十萬青壯,也得好好的湊。

當然了,吐蕃是有這個實力的,畢竟吐蕃地域十分遼闊,人口也多。

但吐蕃如今是一盤散沙,各部族各自為政,松贊幹布這個吐蕃歷史上的雄主還是個八歲的小娃娃,松贊幹布的父親囊日松贊也才統一了山南地區,成為各部族共同認可的名義上的首領,距離實際意義上的首領還差一大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