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人心才是導致人遭禍的根源(第2/2頁)

李神通鄭重的點了一下頭。

薛收神情復雜的拱了拱手,應了一聲。

李綱遲疑著問了一句,“何人留守,何人隨行?”

李元吉略微思量了一下道:“就由你,裴公、蕭瑀、陳叔達四人留守,遇事不決,又來不及請示我,可以去兩儀殿請示我父親。

其他人跟我走一遭蕭關吧。”

李綱和裴矩、蕭瑀、陳叔達交換了一下眼神,齊齊躬身應允。

大唐的皇帝還在,所以大唐的齊王要領兵出征,也沒有人能說什麽。

“行了,都散了吧。”

李元吉擺擺手,示意所有人可以離開了。

“臣等告退……”

李綱率先起身,領著一眾文武躬身一禮,退出了昭德殿。

蔡允恭沒有走,在李綱等人全部都走了以後,迫不及待的問道:“殿下啊,臣已經將薛收等人逼出來了,您為什麽又將他們給擋回去了?”

李元吉淡淡的道:“薛收明顯不情願,我既然能動,就沒必要逼他。再說了,行軍打仗這種事情,最忌諱參雜其他太多的心思。

讓薛收等人帶著一肚子的心思去蕭關的話,不僅幫不上劉弘基,說不定還會拖劉弘基後腿。

所以不如我親自走一趟。”

蔡允恭急忙道:“那太子殿下和原秦王殿下怎麽辦,您一旦離開了長安城,他們一定會不安分的。”

這才是蔡允恭不希望李元吉去的真正原因。

李元吉才將李建成和李世民按下去,執掌了大唐的大權。

一旦離開了長安城,離開了大唐的中樞,李建成和李世民一定會想盡辦法從安禮門逃出來,想盡辦法東山再起的。

如今李元吉根基未穩,蔡允恭怕李元吉出去了就回不來了。

“不安分?”

李元吉呵呵笑道:“那就將他們都帶上好了。”

蔡允恭一愣,錯愕的看向李元吉。

李元吉笑著繼續道:“你以為沒有我二哥隨行,我二哥手底下的那些人就肯聽我的了?”

蔡允恭更愣了。

李元吉又繼續道:“我唯有帶上了我二哥,他們才會聽我的,我才能如臂使指的調遣他們,命令他們。”

蔡允恭一臉恍然。

李元吉樂呵呵的問道:“現在明白我為何要自己去了吧?”

蔡允恭重重的點著頭拍馬道:“殿下果然高……”

高個屁啊!

只是尋常手段而已。

李元吉在心裏感嘆了兩句,搖搖頭,擺擺手,示意蔡允恭也可以離開了。

蔡允恭解開了心結,也就無話可說了,當即拱了拱手,退出了昭德殿。

李元吉在蔡允恭走後,趕往了安禮門。

既然要帶李建成和李世民隨行,那就得去安禮們跟他們兩個支一聲。

不然他們要是不願意去,又或者在去的路上鬧什麽幺蛾子,也是個麻煩。

李元吉趕到安禮門的時候,常何正在城門樓子前巡視,見李元吉到了,趕忙主動迎上前。

“臣常何參見殿下……”

李元吉嗯了一聲,點了一下頭道:“我大哥和二哥現在如何?”

常何遲疑了一下,欲言又止。

李元吉沒好氣的道:“有話就說,別吞吞吐吐的。”

常何咬著牙道:“太子殿下和原秦王殿下的情況不算太好。”

李元吉一愣,疑問道:“你這話是什麽意思,什麽叫不算太好?”

常何直言道:“自從那日殿下來過安禮門,跟太子殿下和原秦王殿下談過了以後,他們就寢食難安,整日裏為大唐的以後擔憂。

太子殿下日漸消瘦,原秦王殿下也整日裏愁容滿面。”

李元吉聽到這話,非但沒覺得李建成和李世民可憐,反而呵的嘲笑了一聲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他們兩個但凡是有人能放下對皇位的覬覦之心,放下自己的野心和抱負,也不至於在安禮門內‘坐牢’。

他們兩個要是能和平相處,他也不至於赤膊上陣,硬著頭皮做大唐的掌權者。

他們兩個要是能團結一心的去建設大唐、發展大唐,大唐或許會被歷史上的更強大、更繁榮、更昌盛。

可惜,他們就是放不下自己的野心和抱負,沒辦法和平相處。

所以他們會有今日的遭遇,也是他們自找的,怨不得旁人。

“陪我一起去看看。”

李元吉對常何吩咐了一句,率先邁步趕往了城門樓子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