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心口如一的實幹家

“所以殿下想讓臣遊說突地稽部外的其他部族,跟突地稽部一起去攻打梁師都的朔方城?”

唐儉想都沒多想就開口了。

李元吉心裏瞬間充滿了感慨。

又超綱了,而且把他想說的話都說出來了。

大唐的鴻臚寺卿非你莫屬了,唐儉!

“不錯,只要你能辦好這件事,成功的牽制住梁師都的兵馬,我一定會不吝賞賜的。”

李元吉鄭重的開口。

唐儉似乎對賞賜並不上心,在道了一聲謝以後,問起了關鍵問題,“那殿下能給那些部族什麽呢?”

李元吉還真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因為大唐一向是什麽都不給的。

不過,考慮到唐儉這一次需要遊說的部族有點多,而且有很多部族跟大唐無關,也不歸大唐管束,讓他們派人去為大唐拼命,又不給他們好處的話,他們恐怕不會幹,所以好處還是可以給一點的。

但具體給什麽好處,什麽好處能讓那些部族的人舍生忘死的去為大唐拼命,就有點不好說了。

不過,李元吉向來是喜歡將問題交給提出問題的人去解決,所以他毫不猶豫的反問了一句,“你覺得給那些部族什麽好處合適?”

唐儉明顯的愣了一下,沒料到李元吉會將這個問題重新拋給自己。

以前李淵讓他去做事的時候,可不會這麽問他,在這種事情上基本上都會聖心獨裁,他縱然有想法,也只能旁敲側擊的去表達,但李淵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聽的。

因為君無戲言,因為君王口含天憲,說出去的話不能隨便改。

李元吉能尊重他的想法,這是他始料未及的,同時心裏也生出了那麽一絲絲觸動。

他做官是不求財的,因為他家裏不缺錢,他家中世代官宦,又是晉陽的大戶,家財萬貫,所以他即便是不做官,也不會愁吃喝,更不會愁富貴。

他之所以做官,純粹是為了建立一番大功業,為了強爺勝祖。

而他祖宗不是三公就是九卿,即便是他那個在祖父眼中不成器的父親,那也是以郡公之位辭世的,死後還被追為了太常卿。

他在大唐雖然官拜禮部尚書,爵封莒國公,可比起他那個做過侍中、尚書令的祖父,比起他那個做過尚書右仆射、司空的曾祖父,還差了點。

所以他必須建功,建立大功業,才能追得上祖父和曾祖父,才能強爺勝祖。

只不過,大唐祖上闊過的人太多了,大唐祖上闊過的人才也多,有這麽多人才可選,李淵對他的倚重也不高。

比起裴寂、陳叔達、蕭瑀、李綱等人而言,他在李淵心裏就是個二線人員。

能面見李淵,聽李淵吩咐,也能從李淵手裏得到權柄,但無法參與到一些核心問題的決策當中。

李淵有問題,也不會找他問策,只會告訴他該幹什麽,又或者幹什麽去。

他曾祖父、祖父,都是做過大佬的人,他從小耳濡目染之下,深知什麽樣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國家的宰輔。

那就是能向君王諫言,並且能陪著君王決策很多大事的人。

可惜,李淵根本不給他這種機會,這讓他有點看不到強爺勝祖的希望。

如今李元吉肯給他這個機會,他心裏自然有所觸動。

“臣以為,可以準許族中有上百位忠烈的千余帳部族依附於我大唐,亦可準許族中有上千位忠烈的數千帳部族遷移至我大唐內部生活。”

唐儉在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以後,躬身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意思就是,但凡為大唐出力的,可以給他們一個抱大唐大腿的機會。

這對唐人而言,是一件空手套白狼的事情,唐人聽到了會十分不齒。

但對那些掙紮在溫飽線上的草原人而言,尤其是那些沒有依靠,整日裏被其他大部族欺負的中小部族而言,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只要讓他們報上大唐這顆大樹,他們就能擺脫那些大部族的欺負,安心的發展,安心的壯大。

而他們所需要付出的,不過是上百位族人的性命而已。

這對他們而言,絕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因為他們不依附大唐的話,每年一樣會死人,而且很有可能會超過百數,因為那些壓著他們的大部族是絕對不會仍有他們壯大起來,也絕對不會任由他們好好的討生活。

所以用上百人的性命,換取以後安定的生活,他們絕對是願意的。

再加上有突地稽部這個例子在前,他們也能看到依附於大唐以後的好處,不僅能有安定的生活,還能借著大唐的威風去欺負其他部族,還能吸納其他部族的力量壯大自己,他們怎麽可能拒絕。

雖說草原上的人不如漢人聰明,但那不是智商上的問題,而是文化和教育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