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糧食一直是個大問題(第3/3頁)

至於糧食去那兒了,大家都知道,但沒辦法說。

國庫裏征的糧食,一部分被劃撥下去當百官的工資了,一部分被劃撥到各個衙門去做工程了,還有一部分被劃去幫李淵建造陵寢了,剩下的就只有十幾萬石了。

當然了,造成這種局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今歲的夏糧,陜東道、都畿道,以及各地的藩王,還沒有如數上繳糧食。

不然剛剛獲得了一個大豐收,朝廷也不至於窮到這種地步。

只不過,陜東道、都畿道、以及各地不上繳糧食的藩王,該如何處置,得李元吉定奪,他們也不好議論。

以如今大唐的局勢看,李元吉面對這些人也只能以安撫為主,不能采取過激的行為,不然人家很有可能反給李元吉看。

所以人家不上繳糧食,他們也不好說什麽,李元吉也不好興師動眾的去問罪。

“河北道和都畿道所需的糧食你們不用擔心,你們只需要籌措出道宗率軍趕到都畿道所需的糧食,以及隨後孝恭領兵出征期間所需的糧食即可。”

李元吉在李綱等人齊齊愁眉不展的時候,稍微交了一點底。

在洛陽到棣州,棣州到交州的海運貫通以後,糧食雖然仍舊是個問題,但還不至於卡脖子。

大不了厚待一番馮智戴,讓馮盎帶著人去交州外搶劫好了。

雖然將糧食從交州運到棣州,甚至棣州到洛陽的沿途不賺錢,甚至還會賠上好大一筆錢,但只要能確保大軍所需的糧草能及時供應上,賠錢也就賠錢了。

反正近一年多,走水運和海運的大船也撈了一些,賠得起。

就是李孝恭隨後所需要率領的大軍規模有些龐大,並且要趕赴到太原、雲州等地作戰,河北道的海運和水運大船,就是賠著巨額的本錢去運糧,也不一定供應得上。

所以還需要朝廷來籌措。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臣等倒是能想想辦法。”

陳叔達沉吟著說。

只要不是馬上要一大批的糧食,那他們倒是可以想想辦法,順便催促一下那些已經被招撫的陜東道官員和藩王們盡快把糧食交上來。

“那就讓任城王帶上三萬石糧食出發,剩下的糧食由沿途補足,隨後臣等會以其他的方式將糧食補給沿途的各個衙門。

若有富裕的官員獻上大批糧草的,臣以為應當賞賜。”

蕭瑀在思量了一下後,緩緩開口。

同時,蕭瑀、陳叔達、裴矩、李綱等人心裏都生出了一個心思,那就是將陜東道的官員調離的事情,必須得盡快做起來了。

這種事情根本不需要李元吉吩咐,只要他們在年終總結的時候,依照吏部報上來的文書直接做就行了。

到時候只需要給李元吉一個名單,由李元吉核準簽發就行了。

至於藩王們的調動,那就不是他們能插手的了,得李元吉獨裁。

不過以他們對李元吉的了解,這種事情應該不會拖太久。

畢竟,以李元吉所展現出的霸道,是絕對不會允許這些人在下面拖朝廷後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