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老蚌生珠?!(第2/3頁)

反正,河北道就那麽大,能壓榨的利益也就那些,幾家門閥全吃了,那藩王們就沒得吃了,所以不怕他們掐不起來。

一念至此,李元吉重新拿起了淩敬的奏疏。

淩敬奏疏中將大唐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做了一個排序,急需解決的在前面,可以稍緩一點的在後面,需要耗費時間的在最後面。

所以兵事後面就是戰事,戰事後面是民事,民事後面是政事。

每一件事,淩敬都做了詳細的記錄,並且分析出了優劣,也給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議。

言之有物,是一封非常有分量的奏疏。

看完了這封奏疏,李元吉才對大唐有了一個更清楚的認知,相比起歷史上的記載,以及他自己的見聞和前身留下的見聞,淩敬的記錄明顯更全面,也更清晰。

這讓李元吉很快的理出了一條以後治理大唐的大方向。

僅僅是大方向,絕大多數的內容還需要去嘗試,還需要去補充。

不過,有了大方向,李元吉也不至於摸著石頭過河了。

有往後上千年的治國理念和治國策略可以借鑒,一些內容上的東西也更容易補充。

“殿下,夜已經深了……”

守在門口的宦官不知道什麽時候出現在了殿內,彎著腰,輕聲說著。

李元吉緩緩擡頭,才發現天已經黑了,並且昭德殿內已經點燃了燭火。

“呼……”

李元吉吐出了一口濁氣,小心翼翼的將淩敬的奏疏收到手邊的匣子裏,長長的伸了一個懶腰,然後吩咐人拿著匣子趕往了武德殿。

回到武德殿的時候,絕大多數人已經睡下了,只有楊妙言還守著一幾剛做好的飯菜,用手肘撐著頭,做凝望狀。

“妙妙?”

楊妙言大致是等的時間太長了,有點走神了,所以李元吉走到她面前,她也沒發現。

李元吉忍不住輕忽了一聲。

楊妙言緩緩回過神,臉上很自然的浮現出了一絲笑容,“阿郎,你回來了?”

李元吉笑著點了一下頭,在楊妙言起身起了一半的時候,重新將楊妙言按坐在了坐榻上笑道:“不必起身,陪我吃一點吧。”

楊妙言笑著答應了一聲,開始拿筷子夾起了碗碟中的飯菜。

不是她不禮貌,而是她在嘗飯菜是不是涼了。

“這碗羊羹已經不燙嘴了,吩咐尚食的人再做一份。”

楊妙言在嘗到了羊肉湯的時候停下了動作,對身邊的女官吩咐。

女官應允了一聲,趕忙差人去尚食局傳話。

李元吉有些好笑的道:“不必如此,只是一碗羊羹而已,不燙嘴也能喝。”

楊妙言認真的道:“那怎麽行,羊羹嘗的就是一個燙,一個鮮,要是不燙了,鮮味也就淡了,所以必須重做一份。”

李元吉哭笑不得的道:“你啊你,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不會計較這個的。”

羊肉,是大唐的主流肉食,所以羊肉湯也是大唐主流的羹湯之一。

這東西李元吉雖然沒有天天喝,但喝的次數也多,少喝一次也沒什麽緊要的。

“你不計較,可我計較啊。我在這座宮裏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侍奉你,要是連你也侍奉不好,那我在這座宮裏就活不下去了。”

楊妙言更認真了,甚至還仰起了脖子,挺起了胸膛。

李元吉下意識的瞥了楊妙言身旁的女官一眼。

這又是受什麽刺激了?!

楊妙言雖然是大家閨秀,但沒有大家閨秀骨子裏的那種刻板,相反,是很爛漫的一個人,不會很認真很認真的去計較這種小事。

如果她開始計較這種小事了,那就說明她要開始找茬了,又或者是受刺激了。

所以李元吉很想知道,楊妙言今天遭遇了什麽,為何會一反常態。

女官僅憑一眼,瞬間就領會了李元吉的意圖,當即不著痕跡的瞥了楊妙言一眼,低聲道:“傍晚的時候,淮安王妃殿下來過,似是懷了身孕……”

李元吉一下子就明白了楊妙言為何會一反常態了,同時在心裏罵起了李神通。

狗日的都五十多歲的人了,還造娃,還造娃,也不怕一個馬上風死掉了!

李氏的子弟已經夠多了,已經不需要你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來增磚添瓦了!!!

“多嘴!”

楊妙言回過頭瞪了女官一眼,教訓了女官一句。

女官趕忙識趣的閉上了嘴。

至於說當場跪下請罪,那是不存在的。

混到她這種份上,只要不是攤上大事了,又或者是被當場降罪了,基本上都不需要請罪。

“叔母五十多歲了還在為我李氏開枝散葉,看來我們也該努努力了。”

李元吉在心裏罵完了李神通以後,挑了一句楊妙言喜歡聽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