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齊王爺打坐太極殿(第2/2頁)

所以李元吉沒有讓他們陷入到兩難的境地,對他們而言絕對算是一件好事。

“臣遵命,臣馬上派人去請。”

蕭瑀第一個躬身響應了李元吉的命令。

沒辦法,他在一眾老臣中,就是屬於依靠著權勢和官爵活著的人。

相比起在士林裏有很高名望的李綱和裴矩,以及在士林中的名望快要追上李綱和裴矩的陳叔達,他在士林裏的名望並不高,也沒辦法獲得太高的名望,因為他不僅是南梁皇族,也是隋唐兩朝的外戚。

作為一個皇室遺族,以及資深的外戚,他即便是為士林做再多的好事,為士林出再大的力,也沒辦法從士林獲取到很高的名望。

所以他必須保證他的官爵一直處在一個相當高的水準上,才能維持他蕭氏一門的富貴。

至於說將蕭氏發展成一個像是五姓七望那樣,不依靠皇室的恩賜也能富貴下去的世家門閥,他想都不敢想。

五姓七望那是耗費了數百年,耗費了許多代人的心血才發展成世家門閥的,不是他想追就能追上的。

再說了,他一個皇室遺族,資深外戚,敢把氏族發展成五姓七望那樣的世家門閥,別人就該懷疑他是不是有復國之心了。

在蕭瑀的吩咐聲中,一個起居舍人、一個通事舍人、一個殿前侍禦史,一起去了李淵所在的兩儀殿。

半個時辰後,三個人回來了,說出了跟李綱此前說過的一樣的話。

李元吉毫不猶豫的吩咐道:“再請!”

三個人再次趕往了兩儀殿。

半個時辰後,還帶回來了一個人,那就是劉俊。

劉俊在滿朝文武的注視下,邁步走到了陛下的中間,高聲宣告了一聲,“聖人口諭……朕身體不適,需要臥床靜養……自即日起,朝野上下大小事務交由齊王李元吉處置……欽此……”

滿朝文武齊齊躬身道:“臣等遵旨……”

劉俊點了一下頭,然後又在滿朝文武注視下,甩了一下手裏的拂塵,離開了太極殿。

有了李淵的口諭,那就不用再請了,可以開始開大朝會了。

不過在開大朝會之前,滿朝文武再次恭請李元吉上座。

這一次,李元吉沒有拒絕,也沒有答應。

而是吩咐人搬來了一套坐墊和案幾,安放在了陛下正中的位置,然後緩緩落座。

按理來說,李元吉身負監國之職,在李淵不出的情況下,是可以到陛上落座的。

但太子還在,太子之位還沒有被廢除。

李元吉也不好行使太子才有的特權。

畢竟,太子雖然不是皇帝,但也是君,是君就有資格坐‘龍椅’。

他雖然身負監國之權,但是個親王,是臣,是臣就不好逾越。

所以他幹脆就給了太子一個面子,在陛下自己給自己安了個座位。

反正,大權他已經握在手裏了,虛名什麽的,以及去‘龍椅’上耍威風之類的事情,他沒必要做。

因為那對他並沒有任何好處,反而還會給他招來許多非議。

現在的大唐內部需要穩定,穩定,再穩定。

“上朝吧!”

沒有內侍省大伴幫忙,李元吉就只能自己宣布上朝。

殿前侍禦史在聽到他的話以後,躬身一禮走到了殿中,高聲宣告了一聲,“上朝!”

然後殿前多位謁者,一起高聲重復了一聲,將聲音傳遞到太極殿前的每一個角落。

很多影視劇中,宣告上朝的都是宦官,其實不然。

在正式的大朝會上,真正宣告上朝,並且作數的,是殿前侍禦史。

他們不僅肩負著宣告上朝的職責,也肩負著維持朝堂紀律的職責。

在朝堂上喧嘩、打架、罵人、大放厥詞的,都歸他們管。

他們可以宣告肅靜,也可以讓殿前千牛禦衛(原千牛備身)將人叉出去。

然後再向皇帝彈劾某某官員殿前失儀。

當然了,這都僅限於皇帝不開口的情況下,皇帝開口的情況下,他們自然不敢越俎代庖。

殿前的多為謁者之所以要將上朝的聲音傳遞到太極殿前的每一個角落,是因為大朝會的時候,在京的絕大多數官員都得來參加。

但太極殿內就那麽大,根本容納不了成千上百的官員,所以只有著朱紫兩色服飾的官員才能進入到殿內,其余的官員都只能在殿外聽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