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王圭和杜淹(第2/3頁)

還有,我大哥有此番遭遇,也是他們謀劃不當的結果,他們要承受主要的罪責。”

馬三寶心頭一跳,“殿下果然知道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李元吉瞪了馬三寶一眼,馬三寶果斷閉嘴。

李元吉繼續道:“你再告訴杜淹,只有跟著我,他才能壓得住他那個野心勃勃的侄子,不然他就等著被報復吧。”

馬三寶下意識道:“殿下說的是杜如晦?”

李元吉緩緩點頭。

杜淹正是杜如晦的親叔叔,只不過杜淹這廝是個利己主義者,對杜如晦和杜楚客兩兄弟,並不友好。

在杜如晦和杜楚客還小的時候,就已經鬧到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

杜淹在王世充手底下為官的時候,甚至還向王世充建議,對侄子下殺手。

叔侄之間就此結下了死仇。

不過在李世民攻破了洛陽,擒下了杜淹以後,要殺杜淹的時候,杜楚客不忍同族相殘,主動向杜如晦求情,求杜如晦為杜淹說項,李世民才放了杜淹一馬,還將其引入天策府、修文館。

杜淹和杜楚客的仇怨,就此消散了不少。

但跟杜如晦的仇怨,可一直都沒有化解。

雙方說不定都心心念念的要弄死對方呢。

“杜淹和杜如晦的仇怨可不淺,杜如晦如今又深受秦王殿下看重,拿杜如晦做文章的話,倒是能說服杜淹。”

馬三寶自顧自的念叨著,在分析著李元吉給的籌碼的分量有多少,“不過,王圭恐怕沒有那麽容易遊說。”

王圭只是在其位,謀其政而已,又沒有跟李世民結下死仇,他被發配到嶲州以後,無論是李建成勝,還是李世民勝,他都有起伏的可能。

他根本不用涉險,跟著李元吉混。

畢竟,王圭有的是能耐,不怕新君不用他,他出身的太原王氏,跟在太原起家的李氏,交情也不淺,也不怕被趕盡殺絕。

李元吉哼哼著笑道:“我就好遊說了?”

馬三寶不解的道:“殿下這話是什麽意思?”

李元吉提醒道:“你別忘了,我的封地在什麽地方。”

馬三寶眼前一亮,樂了,“臣明白了。”

李元吉的封地在並州,九州之一的並州,太原也在並州之內。

王圭在李建成手下充任太子中允的時候,李元吉可以給他三分顏面。

一旦被罷了太子中允,發配嶲州,李元吉就不用再給他顏面。

到時候不僅能拿捏王圭,也能拿捏王圭所出身的王氏。

雖說李元吉的封地距離王氏的居住地有點遠,但是私田往王氏的居住地擴張擴展的話,底下的官員也只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即便是鬧到了李淵面前,李淵也只會訓斥一句‘下次不允許了’。

不會有什麽實質性的懲罰。

王氏要是出了什麽不肖子弟,幹出天怒人怨的事情,李元吉只需要稍微推波助瀾一番,激起民憤,就足夠王氏傷筋動骨的。

王圭要是不想成為王氏的罪人的話,就只能被李元吉拿捏。

“只是如此得來的人才,恐怕不會真心實意的唯殿下所用啊。”

馬三寶笑著感慨。

李元吉白了馬三寶一眼,他要是像李世民一樣家底豐厚的話,他何必出此下策。

難道他不知道願意真心實意唯他所用的人更香?

“是臣多嘴了。殿下還有沒有什麽要吩咐的,一並告訴臣。”

馬三寶看到了李元吉眼神中的無奈,幹笑著再次請示。

李元吉瞥著馬三寶道:“我只吩咐了你一件事,你就各種跟我提條件的。我要是再多吩咐你幾件事,你還不得將我這個齊王也討過去?

你趕緊走吧,看著你我肝疼。”

馬三寶咧嘴一笑,應承了一句,就往外走去。

李元吉沖著馬三寶的背影喊了一句,“你要是將我交代的事情辦砸了,我就讓我阿姊將你吊起來打!”

馬三寶身軀一僵,頭也不回的往外跑去。

李元吉看著馬三寶略顯狼狽的模樣,心裏舒坦了幾分。

李元吉在招攬李靖不成以後,就意識到招攬這些被記載到了史冊上的人傑,僅僅憑借著他一張臉、一張嘴是不行的。

所以他放棄了親自出面去做這種事,選擇了讓專業人士出馬。

李建成豢養私兵,意圖不軌的事情,最後無論鬧到什麽地步,只要不拉他下水,對他而言就是一件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

他一直等待著這件事爆發,可不是為了等著看戲,而是為了等著招攬人才,見縫插針。

在這一場風波中,被罷免,發配的人才,數量不少。

其中名頭最大的就是杜淹、王圭和韋挺。

李元吉對韋挺無感,但必須將王圭和杜淹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