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波瀾現(第2/3頁)

所以就大方的貢獻了一堆武藝高手。

這些高手,不是李孝恭昔日帳前的猛士,就是李孝恭在江水以南的時候,擒下的猛士。

這些人在兵法謀略上不如人,但是在武藝一道上,皆由可取之處。

教導李孝同等人武藝,那是綽綽有余。

甚至,李元吉都覺得有些浪費。

似這種成群結隊的高品質的教習,就應該教授更多的人,只教授一丁點宗室子弟,簡直就是浪費資源。

可惜,李元吉並沒有在大唐當個知名學府校長的心思,所以並沒有合理的利用教育資源的想法。

“還不去練武?”

李元吉喝斥。

一眾半大小子二話不說,就往屬於他們的演武場跑。

李元吉思量了一下,沖著他們的背影道:“長安杏廬就在精舍的不遠處,你們要是有人能拜入杏廬,我可以準許你們放棄學武。”

一眾半大小子聽到了李元吉的話,但是沒有太大反應,只是一個勁的悶頭跑。

他們現在在學藝一途上的起步點是一樣的,在第一個逃兵沒有出現前,他們是不會放棄學武,轉去學醫的。

他們不想在同齡的同學面前,擡不起頭。

在這片以軍功為尊了八百多年的土地上,學武永遠是所有小子們學藝的第一目標,學不成武,才會去學其他的。

但李元吉更希望他們中間能出幾個學醫的種子。

因為,大唐用不了那麽多的皇族子弟去戰場上廝殺。

以後能活躍在戰場上的,非皇族嫡系子弟莫屬。

其他的皇族子弟,若是不想碌碌無為的過一生的話,應該多學些其他的本領。

李元吉為他們選的就是醫術。

因為大唐的醫療環境實在是太差了,僅憑他、孫思邈,以及一眾杏林高手的話,很難快速的將大唐的醫療環境提上去。

有更多的皇室子弟加入的話,就能加快腳步。

李元吉望著一眾半大的小子身影消失以後,才進入到了自己的密封演武場。

先練習了兩邊孫思邈教授的養生之術。

也就是一套酷似五禽戲,但跟五禽戲截然不同的動作。

也是模仿動物的動作創立出來的,以慢為主,以柔為主。

孫思邈說,李元吉以往練習的武藝,以剛猛為主,要盡快的掌握自己的力量,就得加點柔和的東西,通過剛柔並濟,陰陽調和,來掌控自身的力量。

李元吉總覺得,孫思邈潛心修煉武藝的話,應該能提前好幾百年,創出太極拳來。

可惜,孫思邈對武藝的興趣不大,更喜歡研究藥方。

孫思邈在閱讀了上千家的獨家醫書以後,已經將自己著作的兩冊醫書給推翻了。

不是說孫思邈著作的兩冊醫書中寫的藥方有問題,而是孫思邈覺得自己著作的兩冊醫書不夠全面,也不夠完整。

所以準備重新著作一冊,甚至是一部全面、完整的醫書。

為了盡快將其著作出來,也為了感謝一眾杏林高手將自家的獨家醫書獻出來,孫思邈也將自己著作的兩冊醫書給獻了出來,供一眾杏林高手翻閱、學習。

並且已經決定,在著新書的時候,帶上所有的杏林高手,依照各自所長,各自負責一部分,最終合力著作出一部醫科的曠世奇書。

李元吉對此,自然是大力支持,從宮裏解救了一大波的稚子稚女,送去供孫思邈等人使喚、教育。

就是大部分稚子沒根……

……

往後幾日,李元吉就默默的待在自己的演武場內,練習武藝,掌控自己的力量。

有關於李靖的任命問題,李孝恭奏上去以後,次日就得到了回復。

李淵恩準了李靖出任河北道大行台檢校兵部尚書一職,並且在召見了淩敬以後,遣薛萬淑給李靖充任副手,李客師為瀛州刺史。

同時加封了李孝恭百戶,加賜儀仗一對,升李崇義為蒲州刺史(兼職)。

從李淵的這一波封賞就不難看出,李孝恭奏請的這件事,真的是奏請到李淵心上了,不然李淵也不會升他兒子為刺史。

要知道,李淵的親外孫,現在還只是個千牛備身呢。

至於李靖對李淵的任命,有沒有什麽想法,李元吉並沒有過問。

李靖既然不願意依附於齊王府,那一切就公事公辦。

對於李淵的任命,他有什麽想法的話,那他自己去找李淵好了。

反正,李元吉不會多管,也不會再見李靖,更不會叮囑李靖去了河北道以後,一定要幫自己做什麽。

李靖去了河北道以後,要是依照指責,幫河北道各州重新整頓兵馬,重新建立起驃騎府,那還好。

要是偷懶摸魚的話,作為直屬上司,叱責就好了。

至於李建成和李世民對此事的態度,李元吉倒是過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