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李秀寧回京(第2/2頁)

李元吉眉宇一展,不是李靖就好,不然他就得重新考慮,如何安置李靖了。

“既然不是李靖,那是誰?誰會這麽好心,幫李靖叫屈?”

李元吉疑問。

他心裏其實已經有了答案,只是沒往外說。

李孝恭也沒藏著掖著,大大方方的道:“李大亮。”

李元吉點了點頭,臉上並沒有太多變化,因為這個答案在他意料之中。

李元吉當即將實情跟李孝恭講了一遍。

李孝恭聽完以後,臉色變得非常難看。

“你說的是真的?”

李孝恭沉聲問。

李元吉從身側的一堆文書中,取出了蘇定方和李秀寧的信,遞給了李孝恭。

裏面只有關於宣城之戰的內容。

李孝恭拿過了信,仔細翻閱了一番後,臉色更加難看了。

蘇定方的話,他可以不信,但李秀寧的話,他不能不信。

李秀寧作為此次征討東南道的主帥,在這種事情上,是不能有偏駁的,不然會影響她的威信。

“李大亮這是要拿我當刀子使?”

李孝恭咬著牙喝問。

李元吉並沒有發表什麽見解。

在這種事情上,李孝恭偏聽偏信之下,難免會做出一些錯誤的判斷,但是了解清楚了事情的始末以後,肯定會有一個正確的判斷,所以不需要他多說什麽。

李孝恭放下信,仰起頭道:“此事我會給你一個交代的。”

李元吉搖搖頭道:“我不需要堂兄給我什麽交代,堂兄只需要給自己一個交代即可。”

此事對他並沒有造成什麽傷害,他不需要什麽交代。

反倒是李孝恭,差點被人蒙蔽,差點被人當槍使了。

李孝恭更應該給自己一個交代。

李孝恭陰沉著臉,沒臉在這裏待了,起身拱了拱手以後,匆匆就離開了。

淩敬望著李孝恭遠去的背影,感嘆道:“李大亮到底是怎麽想的,居然敢拿河間王當槍使?”

李元吉瞥了淩敬一眼,跟著感嘆道:“異地處之的話,你也會這麽做。”

淩敬愕然的看向李元吉,“臣可沒有這麽蠢,絕對不會拿自己招惹不起的人當槍使。”

李元吉搖了搖頭,並沒有多說什麽。

李大亮的做法,站在他們的角度看,是有點蠢,但是站在其他人的角度看,就未必了。

畢竟,他能快速的跟李孝恭解釋清楚這件事,是建立在他和李孝恭,以及李秀寧交好的基礎上的。

要是他沒跟李孝恭、李秀寧交好的話,這件事情想要解釋清楚,也得等到他跟李孝恭做過一場以後。

李大亮明顯不知道他跟李孝恭和李秀寧交好,更不知道李秀寧會將此事寫在私信中,原原本本的告訴他,更加不知道李孝恭在得知此事以後,會主動找上門,開門見山的問個清楚,所以才顯得蠢了一點。

要是換個人的話,恐怕已經將彈劾蘇定方的奏疏,遞到李淵案頭了。

“要不要想個辦法,給李大亮一點教訓?”

淩敬疑問。

李元吉依舊搖搖頭,“我堂兄出手,就夠李大亮喝一壺的了。我們沒必要再出手。”

說到此處,李元吉又頭疼了起來,“比起李大亮,我更在意怎麽讓我阿姊消消火。”

李元吉看著淩敬,催促道:“你趕緊幫我想想辦法啊。”

淩敬臉色一苦,“您都想不出辦法,臣就更想不出辦法了。”

李元吉質問,“難道就這麽靜靜的等著我阿姊回來興師問罪?”

淩敬苦笑著,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兩個人就一臉郁悶的坐在亭子裏思量對策,可是一直思量到李秀寧班師回朝,也沒有思量出一個妥善的辦法。

李秀寧是臘月初八還朝的。

李元吉穿上的官袍,帶上了在京的一眾屬臣,硬著頭皮趕到了長安城外的十裏亭相迎。

李元吉原本是想再往前一點,趕到二十裏亭,或者三十裏亭相迎,但是禮部的天官不允許,說是什麽於禮不合。

李元吉就只能帶著一眾屬官,跟李建成、李世民、李孝恭、李道宗等人站在一起。

李建成隱隱在前,不過沒有穿他那一身太子的冕服,而是穿了一身玄色的常服。

禮部的天官還在一旁念叨,說什麽太子身為儲君,不適合迎李秀寧雲雲。

李元吉聽著很刺耳,李世民聽著也很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