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李孝恭上書(第2/2頁)

直言李淵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好,他卻沒有早早的領悟,害的李淵為他擔心了這麽久,他該死雲雲。

在認錯過後,又聲稱自己在荊州操練水軍期間,患上了痹病,無法再升任荊州大總管一職,無法再節制益、揚、交等各州事宜,請李淵另選賢能。

並且推舉了一大堆李淵十分放心的人選,接替他的大小職務。

比如由贊皇公竇軌接替他節制益州上下,武士彟接替他出任荊州大總管一職,李秀寧接替他節制揚州上下,李神通長子李道彥節制交州上下。

荊州的大軍,除水軍外,全部化整為零,歸於各州總管府統管。

水軍交由李靖統管,暫歸李秀寧節制。

竇軌本來就是益州大總管,名義上益州上下,本來就是由他節制和統管,但是為了配合朝廷的大軍作戰,生生的將半個益州的權柄交給了荊州大總管府。

如今將江水以南的半個益州重新交給贊皇公竇軌節制,算是權歸原主。

竇軌是跟著李淵一起起事的人,算是李淵的心腹,李淵對其還是非常信任的。

武士彟才德有限,也是跟李淵一起起事的心腹,荊州大總管府的權柄被大削以後,由他統領,也不用擔心他會鬧出什麽幺蛾子。

李秀寧、李道彥,那都是李家的自己人。

揚州和交州交給他們,李淵也能放心。

“孝恭侄兒,近些日子有沒有見過什麽人?”

李孝恭主動交出了權柄,又將一切的責任攬到了自己身上,還推舉出了不少能令李淵放心的人接替自己。

李淵不用擔心天有二日的謠言,會印證在李孝恭身上了,所以心情相當愉悅。

不過,李淵不認為李孝恭前些日子看不透的事情,這些日子就突然看透了,所以他覺得李孝恭應該是經過了某位高人的指點。

所以他很想知道,在自己沒有明確表態前,誰敢冒著被他夷三族的風險,跑去指點李孝恭。

劉俊在李孝恭回京的時候,就依照李淵的命令,暗中派人盯著李孝恭,所以對李孝恭的一切了如指掌。

聽到李淵問話,見李淵心情難得的愉悅了不少,趕忙彎下腰道:“趙郡王殿下自從回京以後,只見過四殿下宮裏的屬官和四殿下。”

“元吉?”

李淵明顯一愣,臉一下子就黑了下來。

又是這個混賬小子!

也只有這個混賬小子,敢不在乎他的態度,出去胡作非為。

李淵黑著臉道:“孝恭怎麽會跟元吉混在一起?”

劉俊遲疑了一下。

李淵瞪起眼,喝道:“說!”

劉俊趕忙道:“趙郡王回京的時候,無人去迎,四殿下派人去迎了一番,一來二去就走到一起了。”

劉俊沒有添油加醋,但也沒有說的太詳細。

因為他也沒查清楚,李孝恭為什麽會突然跟李元吉混在了一起。

“嘭!”

李淵拍案而起,怒喝道:“就他有人情味是吧?”

由不得李淵不怒。

在他的威壓下,李氏宗親,以及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人去迎李孝恭。

李淵的本意是要讓李孝恭借此認識到什麽叫做君威如天,識趣的將兵權交出來。

但李元吉這麽一搞,就顯得李淵、李氏宗親、文武百官,已經被權力迷了眼,沒人情味了,就他有人情味,李淵怎能不怒。

劉俊又將腰壓低了幾分,低聲道:“臣倒是覺得,四殿下應該沒有這個心思。臣以為,四殿下應該是擔心趙郡王領悟不到大家的意圖,冒犯了大家,所以特地親近趙郡王,關鍵的時候提點趙郡王兩句。”

“嗯?!”

李淵瞪著眼看向劉俊。

劉俊趕忙道:“趙郡王此次出征南梁,收服交州,誅滅各州不臣,也算是勞苦功高。回京的時候卻無人相迎,趙郡王心中肯定有氣。

若是說出了什麽大不韙的話,又或者在朝堂上沖撞了大家。

大家懲罰他吧,容易傷及大家和他的叔侄情分。

大家不懲罰他吧,他難免會更加放肆。

鬧到最後,那對大家、對大唐,都沒有半點好處。”

說到此處,李淵的神情已經緩和了,劉俊又特地強調道:“四殿下應該是看出了大家您對趙郡王有愛護之情,怕趙郡王辜負了您的心意,所以才特地跟趙郡王接觸,提點趙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