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蕭瑀的勸解(第2/2頁)

反正李元吉不露面的話,他們做再多的努力也是無用。

蕭瑀對待此事的態度,跟出京的時候略有不同,應該是剛才去見李秀寧的時候,李秀寧的話對蕭瑀有所觸動。

此事有好有壞。

好的是,蕭瑀能因為李秀寧的話,改變態度。

說明在蕭瑀心裏,還是念舊情的,他跟蕭瑀交往的話,也能放心不少。

壞的是,他和蕭瑀沒能完成李淵交代的任務,李淵一定會懲罰他們。

不過,比起被李世民、李元吉、李秀寧姊弟三人盯上,李淵的那點懲罰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李淵交代的任務,他們辦了,沒辦成,又不是他們的錯。

李淵還不至於為此事殺了他們,頂多也就是喝斥一番,罰一罰俸祿而已。

“那依照時文的意思,我們現在該怎麽做?”

陳叔達在了解清楚了蕭瑀的心思以後,瞥著蕭瑀問。

蕭瑀見陳叔達已經明白了自己的心思,笑著道:“我去給聖人傳書,你去宣讀其他的旨意?”

陳叔達思量著點點頭。

蕭瑀再怎麽說也是李淵的親戚,跟李淵也是又交情的。

由他去跟李淵稟報此事的話,李淵即便是有氣,要發火,火氣也不會太大。

“那就依時文所言。”

蕭瑀和陳叔達商量妥當,一起返回了下榻之處。

蕭瑀開始給李淵寫信,道明葦澤關詳情,陳叔達則吩咐隨行的禮部天官做準備,開始向其他人宣旨。

禮部天官吩咐人擺開了儀仗,通知了一下李秀寧以後。

李秀寧立馬帶著李仲文等人在葦澤關關衙外設下了香案。

陳叔達率領著禮部天官,捧著聖旨,在鼓樂聲中,趕到了關衙門口。

在李秀寧等人單膝跪地以後。

陳叔達開始宣讀聖旨。

李元吉不在,那就從羅士信開頭。

陳叔達一封一封的宣讀,羅士信、李仲文等人一個個上前領旨謝恩。

李淵除了變動了他們的官爵外,還賜給了他們中間一部分人一些宅院、田產、騾馬、仆婢。

像是蘇定方這種新降的,在長安城內沒什麽住處的,李淵大方的給他賜了一座占地面積極廣的國公府,還賜下了不少田產、騾馬,以及上千的仆婢。

宅院、田產等沒辦法當場交割,只能以文書的形式賜給蘇定方等人。

蘇定方等人回到了長安城以後,只需要拿著文書去相關的衙門,就能領到李淵賞賜的一切。

在賞賜有功將士這方面,李淵看的極重,派遣了不少人盯著,還沒人敢貪將士們的賞賜。

尤其是蘇定方這種被封為國公,能參加朝會,能面見李淵的,更沒人敢貪墨他的賞賜。

封賞的旨意宣讀完了,陳叔達撤了天使的儀仗,葦澤關上下瞬間歡騰了起來。

在此前的葦澤關一戰中,葦澤關內所有人都有出力,所以李淵的賞賜人人有份。

李淵此次賞賜十分豐厚,所以將士們相當開心。

李秀寧在將士們歡欣鼓舞的時候,又下令大慶三日,將士們的歡呼聲就更高了。

當即,也不用人刻意去吩咐,火頭軍的人就跟一眾壯丁,卸下了裝在大車上的酒肉,開始燒肉、分酒。

將士們三五成群的湊在一起,一邊喝酒吃肉,一邊興高采烈的向同袍們分享起了自己所獲的封賞。

有人稍微統計了一下,此次李淵加了一位國公的封戶,晉了兩位國公,封了一位國公,晉了兩位國侯,四位縣侯,十一位縣伯,六十六位縣子。

其他的賞賜更是不計其數。

可以說是相當大方。

在葦澤關上下歡慶的時候。

羅士信、蘇定方等人找了個借口,湊到了一起,趕到了李秀寧所住的院落。

此次葦澤關一戰中,最大的功臣就是他們的主公李元吉(李元吉是葦澤關上下的首腦,葦澤關上下所獲的功勞,皆可以說有李元吉一份)。

但是在宣讀封賞旨意的時候,李元吉不在,宣旨的天使也沒有宣讀有關李元吉的封賞旨意,羅士信等人皆品出了一點兒不對味。

所以沒像是其他將士一樣,沒心沒肺的慶祝,而是找上了李秀寧,想問個清楚。

三位國公,一位郡公,外加幾個侯伯,一起登門。

李秀寧自然不會怠慢,請羅士信一眾人坐下,吩咐人上了酒肉以後,才徐徐開口。

“你們來找我,是想知道天使為何沒有宣讀有關封賞元吉的旨意對吧?”